大调曲子

日期:2011-11-16 15:18:18 作者:不详 信息来源:互动百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琵琶谱》,它是在民间以工尺谱和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由于清王朝对民间音乐的摒置和压抑,使民间音乐的发展受到限制,大量板头曲谱没有被收录成帙,以致于到民国时期,曾流传在河南的板头曲仅只剩下南阳地区的邓州、镇平、内乡、新野尚有余绪,其它地方都相继衰落,因此人们把板头曲看成是南阳所特有的弦索乐曲。板头曲在南阳往往是随着大调曲子的演唱而出现,曹东扶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率先对多年失传的板头曲,有的只是老艺人口传下来的简单旋律,以及残缺不全的工尺谱,进行挖掘、加工和整理,将一首首崭新完整的板头曲,随着大调曲子的演唱活动而推向社会,继而将板头曲音乐作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古筝教材,广泛使用。经他整理的板头曲,如《高山流水》等乐曲,曾在全国乃至英、美等国奏响,经久不衰。

我国许多民间艺术的发展演变,都经历了一番突破传统艺术规矩,开创新颖艺术的决裂过程,曹东扶对大调曲子艺术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对传统大调曲子艺术的继承和突破上的。二十余岁的曹东扶,常和曲友原吴佩孚直系留豫先锋队(时驻内乡)营长陈梦云(山东大鼓艺人出身)一起,聚唱自娱,二人以曲结谊,常相携南下两湖、北上冀鲁,游历山川、觅曲问艺,得识许多名家,获益颇深。后又与南阳诸县较有名气的大调曲子演唱家汤寅候、郝吾斋、党振藩等人多次进行艺术交流。他在提炼姊妹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从不固守一家一户之藩篱,丰富充实自己的演唱技艺,形成了“高亢挺拔、抑扬委婉、稳中有变、清新脱俗、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曹派大调”艺术风格。

演唱方式

大调曲子
大调曲子基本上是一种曲牌联套体的说唱艺术。也有少数以单曲演唱的,如用〔鼓子头〕、〔鼓子尾〕连接演唱一个小段,或用一个曲牌演唱一个故事,如用〔劈破玉〕演唱的《林冲夜奔》等。大调曲子原有曲牌200多个,包括每曲在100板以上的大牌〔劈破玉〕、〔满江红〕、〔码头〕等,来源于昆曲曲牌的有〔石榴花〕、〔上小楼〕、〔哭皇天〕等,其他源于明、清俗曲的杂牌有〔阳调〕、〔汉江〕、〔坡儿下〕等。联缀曲牌时作为引子、尾声之用的有鼓子、〔越调〕、〔垛子〕3种,分为头、尾两部分,中间穿插若干曲牌,以成套数。还有以一个大牌带过若干其他曲牌演唱的,称为“金镶边”,以及不用引子、尾声,只以杂牌联缀演唱的套数。现代演唱大调曲子,使用大牌、昆牌很少,而更多地使用〔诗篇〕、〔渭调〕、〔汉江〕、〔上流〕、〔下流〕、〔紧诉〕等上下句反复的杂牌,曲调可塑性比较大。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多人坐唱时可根据条件加入琵琶月琴扬琴二胡四胡洞箫等。击节乐器以牙子(檀板)或八角鼓为主,也可增加脆碟、小镲、月鼓等大调曲子还有称为“板头曲”的器乐合奏曲,如《平沙落雁》、《高山流水》、《汉宫秋月》等,过去多在正篇之前演奏。

传统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