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唱响天津

日期:2011-11-16 10:36:25 作者:张体义 信息来源:大河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首席记者张体义

  河南坠子是河南最著名、流播最广的曲种之一,而天津向有“曲坛圣地”之称。20世纪20年代河南坠子传入天津,并且在天津有重大变革与发展,成为天津主要的曲种之一,也使河南坠子增添了影响最大的流派“乔派坠子”。

  民国时期,在戏曲、曲艺圈内流行着一个艺谚:戏,不进北京不响;曲,不入天津不名。但是,民国之前,河南各曲种的艺人大多在中原活动,很少有到京、津扬名立万的。自河南坠子兴起之后,开了此戒,尤其是河南内黄人乔清秀应邀到天津献艺后,清丰的董桂芝、封丘的程玉兰等也进入了天津。三位女艺人不同的坠子声腔和艺术风格不仅在京、津曲坛形成鼎足之势,也受到了听众的赞赏。于是,更多的茶园、剧场到河南邀角,苑礼凤、巩玉屏、巩玉荣、赵金兰、范礼凤、姚俊英、马忠翠、刘金喜、王宝霞等及唱捧口的男艺人和琴师等都先后入津。河南坠子在天津出现从业人员众多、多种风格荟萃的兴盛局面。其中以乔派坠子创始人乔清秀影响最大,30年代中期,在曲艺观众中出现了“满城争说乔清秀”的现象。

  据《河南曲艺志》、《中国曲艺志·天津卷》等资料记载,1929年,小有名气的乔清秀、乔利元夫妇应邀入北海楼、玉茗春茶社等演出,成为河南坠子艺人在天津进入茶园、剧场的开始。乔清秀在演出中看到天津曲艺观众的欣赏要求与以往演唱地区的观众有很大不同,就与乔利元、琴师康元林等人一起对河南坠子的内容、音乐、语音进行改革。为了吸引天津观众,不仅移植大量在天津流行的曲目,还对已有曲目进行改词,增加天津地方色彩。在音乐上广泛吸收在天津流行的戏曲、鼓曲、歌曲甚至数来宝等艺术种类的唱腔、韵律。在演唱中灵活运用京音、津音与河南方言,注重剧场效果,加强与观众的交流。乔清秀将河南坠子这一乡土气息浓厚的曲种与天津固有的观赏风习结合,完成了河南坠子的城市化改革。乔清秀也被誉为坠子皇后、坠子女王、坠子大王。

  乔清秀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坠子艺人纷纷来到天津,其中不乏已经在河南、河北享有名气者。

  1949年天津解放后,河南坠子在天津的从业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生活,上演了大量的曲目。50年代,曹元珠等河南坠子演员参加了天津市曲艺团,不仅演唱,还收徒传艺,使河南坠子在天津薪火相传。

  60年代以来,天津屡次举办河南坠子专场、乔派河南坠子专场演出及各种研讨活动,使河南坠子、乔派坠子的艺术得到发扬并培养出了新一代的河南坠子演员。

  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毕业于天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曲艺作家李广宇介绍说,改革开放以后,河南、天津两地河南坠子的艺术交流活动不断。河南坠子与天津的缘分还将延续下去。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微信截图_20240817150948.png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