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秋演唱的河南坠子是以“乔派”为基础,并有所发展。她的声音甜美,清脆,吐字清楚,善唱贯口。她演唱的《偷石榴》感情细腻真挚,准确地把握了小女婿与未婚妻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把小女婿的愚顽,未婚妻的恼怒与哀怨,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她更发挥了乔派坠子把乡间曲艺所特有的自然美,与都市曲艺华丽、考究的艺术美相结合的特点,既保持了唱腔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唱得酣畅、俏丽,《偷石榴》传唱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是曲艺晚会中的保留节目。 80年代末,又有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张楷,1968年在天津曲艺舞台上崭露头角,她的嗓音脆亮,行腔圆润甜美,颇具“乔派”艺术之神韵。她演唱的《黛玉悲秋》、《秋江》等,寓情于声,以情动人,深得观众的赞赏。 表演方式通常为演员一人左手持筒板击节站唱,有弦师操坠胡及木梆等乐器伴奏。唱腔分别有起腔、平腔、送腔、尾腔四部分。唱词有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韵、巧十字等多种句式。河南坠子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流入北京。当时,有艺人刘教宽、周教云等在京演唱。
郭文秋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冀县,原姓崔。1944年,家乡闹蝗虫、水灾,家贫挨饿的她9 岁时被卖给济宁的郭立轩(梨花大鼓班主)为养女,取名郭文秋,(坠子的郭家班很是有名的,跟徐家班一样,培养了很多坠子好演员,如徐玉兰、徐玉霞等)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她在济宁呆了几个月,就同郭立轩一同来到济南。聪明伶俐的郭文秋,开始向师傅、姐姐学习山东大鼓,1945年又向曹永才学习河南坠子。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文秋说新唱新,大胆革新,终于使她脱颖而出。1958年8 月,文化部在北京举办“ 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大会”,当时只有23岁的郭文秋站在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一开始还有些害怕,没想她演出的新曲目《送梳子》时,刚唱了第一句就赢得的喝彩,她信心更足了。嗓音清脆,曲调优美,声情并茂,充满激情的表演,受到好评,这个节目被评为优秀节目。她还被树为全国曲艺界的“四面红旗”之一,成为当年山东省唯一获文化部嘉奖殊荣的人。
郭文秋老人生活简朴,她老伴去世多年了,平时由保姆照顾她的生活。只是身体不太好,右手右腿活动起来不是很灵活。她每月工资大概四千多元,济南市总工会这几年资助她一万元。她长年雇用保姆,每年吃药就要花不少钱,两项加起来,工资基本上就快花完了。听说,原来看病单位只能保销一小部分,现在已可有医疗保险,看病花钱比以前少多了。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在北京,大女儿唱京剧,二女儿当护士,儿子叫陈云龙,在济南曲艺团弹琵琶,因为郭文秋的丈夫就是当年济南大观园很有名的琵琶高手!
河南坠子《偷石榴》郭文秋
胶木78转,2张4面,中国唱片出版
郭文秋演唱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