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河洛大鼓音乐调查报告·马春莲

日期:2011-11-09 23:03:58 作者: 信息来源: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马春莲

摘  要: 河洛大鼓是发祥于洛阳偃师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河洛大鼓现在怎样 ? 文章的作者到河洛大鼓起源地 ———偃师,对这一曲种起源地、历史、习俗、河洛大鼓所使用的乐器与组合、表演特点“、愿书”实录、河洛大鼓的开场音乐表演实录、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说唱;河洛大鼓;调查报告;洛阳
河洛大鼓是发祥于洛阳偃师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已有百年的历史。它以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河洛大鼓在20世纪50年代的洛阳仍然红火,20世纪70 - 80 年代仍有较多的流传,那时洛阳老城的青年宫书场常常爆满,河洛大鼓艺人张天培在场上只要一露面,还未张口说唱,台下人已是掌声雷动,人群鼎沸。而今,今非昔比,洛阳老城青年宫的说书场已寻不到它的踪迹。河洛大鼓去了那里? 它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 为此,笔者在洛阳市音协主席秦国琛和原市群艺馆馆长姜和平的鼎力相助下,到河洛大鼓起源地———偃师,对这一曲种起源地、历史、习俗、河洛大鼓所使用的乐器与组合、表演特点、“愿书”实录、河洛大鼓的开场音乐表演实录、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关于地理、历史、习俗
地理环境 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西距古都洛阳 30 公里,南屏嵩岳,北临黄河,东距省会郑州 90 公里,全市总面积 948 平方公里,人口 82 万,辖 13 4 乡、332 行政村。以汉族为主。偃师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平均气温 14.2C降雨量 546 毫米。全区地貌以平原为主。北部有部分丘陵区。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
历史简况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代光绪末年,仅是在洛阳偃师一带流行的曲种。首创者是偃师段湾村洛阳琴书艺人段炎、胡南方、吕禄。洛阳琴书是一种音调低沉、缓慢,用扬琴、四胡、三弦、二胡、八角鼓、小铰子等乐器伴奏的比较高雅的曲艺形式,俗称“厅堂闭目坐唱”。适宜在富豪之家的堂会、茶馆和庙会固定的场合演出。清代南阳流传“单打鼓”的说唱形式,这种形式是以说书为主,一人打鼓、板说书没有伴奏,适宜乞食行艺。段炎、胡南方、吕禄在与南阳鼓儿词艺人李四搭班合作中,吸收了南阳鼓儿词所用的钢板和书鼓,把曲词文雅、曲调古朴,伴奏人员多不适宜流动演出的洛阳琴书,改进成一人打板、击鼓演唱,另一人用四弦伴奏的说唱形式,艺人称“大鼓金腔”。民国初年,又吸收了河南坠子的唱腔和坠琴,被艺人称之为“洛阳大鼓”。1952 年以河南洛阳大鼓之意改名为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有五代艺人,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如第一代艺人段炎、胡南方、吕禄;第二代传人张天培、陆明智、叶刺猬、刘林;第三代传人有程文和、陈有功、崔坤、张明党、杨二会、吕发君等人。这是河洛大鼓书最为兴盛的时期。他们的活动大约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这时河洛大鼓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成熟和完美的阶段,特别是崔坤先生,其表演沉实、生动、唱腔宏亮悦耳,其书词简捷、文雅,他在长篇书目发掘改编和对各种唱腔、道白的总结、归纳方面都超出了他的前人。第四代传人有:段阶平、陆四辈、尚继业、张妮、王占标、张新有、牛会玲、李宏民等,其中张妮、尚继业、牛会玲都师承崔坤先生,不论是唱和书目都有极深的功力,李宏民主攻伴奏,是一代著名琴师。第五代传人有李新芬、黄金焕、韩淑珍等,他们都有极深的造诣。
  “愿书”习俗 偃师一带的老百姓爱听河洛大鼓,逢红白喜事时一般不请“响器”(即唢呐等吹管乐器),时兴请河洛大鼓艺人说书。“请书”是当地的习俗,请“一棚书”即是说三天9 场书。大队、机关、政府部门有事请书,这类书称“官书”。老百姓想许愿还愿请书叫“愿书”,求一家平安请书叫“平安书”;娶媳妇请书叫“红书”;毛娃过生日待客请书叫“面书”;老人做寿请“寿书”;“挂鞭书”“、立碑书”……盖房、上梁、修路等,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有事由都要请河洛大鼓艺人去家里说书。爱听书的人跟着说书的人,走到那听到那里,有的爱好者会说很多段子,有的甚至能把一部书完整的说下来,所以几乎每个村都有从事河洛大鼓的艺人。
(二)偃师河洛大鼓问题调查
调查时间:2003 10
调查地点:河南偃师岳滩镇东庄、邙岭乡东蔡村等地
采访者:马春莲,女,1954 年生,洛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采访对象:
魏铁信:今年 48 岁,男,河南偃师人,偃师群众艺术馆长,86 年曾参与了曲艺音乐集成的记谱工作。
陆四辈:今年 62 岁,男,河南偃师邙岭乡东蔡村人,张天培的徒弟,祖孙四代系河洛大鼓艺人,在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很多谱子都是根据他演唱记录的。
陆永成:今年 40 岁,男,河南偃师邙岭乡东蔡村人,陆四辈的儿子,文化馆办公室主任。会说河洛大鼓,擅拉坠胡。
邓存治:今年 68 岁,男,河南偃师岳滩镇王庄村人,河洛大鼓艺人。
朱小芝:今年 51 岁,女,河南偃师佃庄乡东大郊村,河洛大鼓祖传世家。
尚继业:今年 60 岁,男,河南巩义北山口镇高尚村人,崔昆的徒弟,巩义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河洛大鼓艺人。
李新芳:今年 40 岁,女,巩义市大峪沟镇大峪沟村人,河洛大鼓第五代传人。
调查问题之一:当今河洛大鼓艺人活动情况
由于“愿书”习俗的流行,学说河洛大鼓的人很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富裕了很多,河洛大鼓很红火。全县有河洛大鼓艺人 170 多人。随着电视的普及,河洛大鼓的听众人数逐年下降,年轻人无人听更无人学,艺人只减不增,现在偃师能唱的艺人已不到 20 人,年龄均在五、六十岁以上。
近些年来,偃师的艺人常去附近巩义米河镇的“亮书场”找活,每逢集市的时候,艺人都到哪里“亮书”。所谓“亮书”就是艺人们在台上轮流亮相说书。逛集市的人可以免费观看,如有需要“请书”者,可直接与中意的艺人洽谈。这种自发的市场运作方式,吸引了附近很多县的河洛大鼓艺人。1999 年以前,参加亮书的艺人很多,最多时每天有一百多艺人。有很多艺人可以订满两、三个月的书,请书的大都是附近密县和巩义的农民,由于密县是山区那里开矿的多,家家需要保平安,因此说愿书的习俗一直很盛行。1999 年以后,米河镇的“亮书场”开始萧条,前去亮书的艺人没有以前多了,但那里仍是艺人们揽活的交易市场。
至于为什么没有人肯学河洛大鼓,调查其原因:其一,目前就业机会很多年轻人不用靠说书也能找到工作;其二,交通、传媒的迅速发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河洛大鼓已不是唯一的娱乐方式了。因此,河洛大鼓的市场越来越小,调查对象的老艺人们都很担心河洛大鼓的失传。
调查问题之二:河洛大鼓常用的几种伴奏乐器
从目前偃师河洛大鼓艺人所用的乐器有以下几种:
坠胡:主要的弦乐器,是河南特有的民间乐器,解放前,艺人们自制,常用瓦罐代替下面的共鸣箱。现在,用木质材料做成圆形箱体,蒙上蛇皮,音色柔和,略带哑音,善于表现凄厉悲伤的情绪,音量很大。
三弦:弹拨乐器。不是必需的,可有可无。外出行艺,常常不用。
月牙板:打击乐器。两片形似月牙的半圆形钢片,夹在左手四个手指中,两片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书鼓:圆形的扁鼓,放在鼓架上,鼓架距离桌面有 10 公分左右。讲究的鼓架应是木质的,为了演出携带方便,也有可折叠的铁架子。
鼓槌:敲击书鼓的工具,同时又是道具,如可做刀、枪等表演用。
扇子:合扇,是一种只有扇柱,而无扇面的可开合的折扇。拿在右手,根据情节发展与鼓槌交替使用。
惊堂木:也叫“醒木”。用于开场和故事的关键时刻,表演者敲击桌面,引起观众注意。如果将它横放在桌面,还起不许录音的暗示作用。
调查问题之三:河洛大鼓演出常用的几种组合形式
根据不同场合的演出,河洛大鼓乐器配置也十分灵活,一般常见的组合形式是:
两人组合式:往往用于外出行艺时,只用一把坠胡伴奏。这种组合要求两个人都要会打板唱、会演奏坠胡,在演唱的过程中,两人可互相替换演唱。
三人组合式:常用于固定的演出场所,如堂会等。用坠胡、三弦两种乐器伴奏。
五人组合式:民间一般不用,在级别较高的重大演出和比赛时才用。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把二胡和一把琵琶。
(三)河洛大鼓调查实录
一、河洛大鼓说“愿书”实录
时间:2003 10 9
表演者:李新芳、朱小芝
伴奏:坠胡 - 邓建峡;三弦 - 李新芳和朱小芝轮流弹奏。
地点:偃师岳滩镇东庄杨禄妮家
“愿书”事由:家里添了个小孙子。
观众人数:约 130 人,年龄均在 60 岁以上的本村居民。
1430 开书。李信芳说书帽《劝世文》。
1500 开正书:李新芳说《小两口争灯》。
1600 开长篇大书:朱小芝说《大明英雄会》。
1730 演出结束。
此次愿书共说三天 6 场书,表演时间都在每天的下午和晚上,每次表演的顺序均按书帽、中篇书、长篇书的程序。每场书的书目除了长篇大书不变,其它小段子都换新内容。
二、河洛大鼓的开场音乐表演实录
时间:2003 10 3
地点:偃师邙岭乡东蔡村陆四辈家
表演者:陆四辈,伴奏者:陆永成
1. 鼓杂:用坠胡、板、鼓演奏的开场音乐。
2.报幕:说段传统书帽《老包夸桑》(由说书人自报)
3.道诗:斗大黄金银,满屋聚宝盆,打开金箍钻,表表圣贤书。四句为诗八句为纲,十二句勾开为媒,压在板后不提,引出古文半篇,听我击鼓带扳,坠子帮腔带路。
4.引腔:
5.入拍:开始唱书帽。(指 30 分钟以内的小段书)
 
(四)河洛大鼓音乐风格特征
经过调查,我们得出河洛大鼓有以下风格特征:
其一,河洛大鼓承袭了洛阳琴书音乐中的拖腔,俗称四大腔。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当地民间戏曲音乐的影响,又不断融合吸收了豫剧、曲剧、河南坠子、越调、三弦铰子书的等地方音调,因此具有强烈的豫西风格特征。
其二,河洛大鼓音乐与河南当地语言有紧密的联系,旋律的走向明显的是按河南地方方言的音调。叙述故事情节的道白用的是豫西方言,夸张的语气形成了上下起伏的旋律音调,特别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各种情绪,还借鉴了豫剧中叹白等手法,增加了戏剧的感染力,进一步显示出了河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其三,伴奏采用的河南地方乐器坠琴,也是显现地方色彩风格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有鼓、板的运用,更突出了说书的特点,所以不管何种腔调的音乐,只要配上了这些鼓板,便具备了大鼓书的基本音乐风格特征。
其四、音乐具有活泼、轻松的特点,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对比强烈,并有多种音乐唱腔来塑造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人物性格,如表现忧伤情感的“叹腔头”,表现威武、激动等情绪的“飞板”,从而形成了河洛大鼓成为音乐板腔体结构的基础。
注释:
①张天培(1895 1970)著名河洛大鼓艺人。祥见孙慎主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河南卷》
②秦国琛,现洛阳市音协主席,作曲家,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
③姜和平,原洛阳市群艺馆馆长,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河南卷》撰稿人。
④现已发展成县级市,仍属洛阳辖区管理。
<参 考  文  献>
<1>洛阳市志·第十三卷.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P95.
<2> 同<1>
<3>孙慎.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河南卷(下) .中国 ISBN 中心,1996,P1582.
责任编辑、校对:田可文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