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艺大事记(建国前)

日期:2012-01-10 13:35:57 作者:马紫晨 信息来源:河南曲艺论文集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清代
食祖·顺治间(1650年前后)〔边关调)传入河南。相国寺“评活”兴盛。说书大师柳敬亭曾三次来商丘献艺并看望名士侯方域。
世祖·顺治九年(1652)“琐语淫词,通行严禁”。
圣祖.康熙二年(1663)禁“私刻琐语淫词”。
圣祖·康熙七年(1668)圣谕(宣卷)播于汝宁,当地文士并据以改编为民间通俗说唱。
圣祖·康熙四十年(1701),“淫词小说……永行严禁”。
圣祖·康熙四十二年(1703)获嘉县净居寺挂匾,邀开封“评话”艺人作场志庆。
圣祖·康熙四十八年(1709)六月,“淫词小说……严行禁止”。同期:开封“三月三”禹王台会有“评话”演出。
圣祖·康熙五十三年(1714)四月“九卿议定,坊肆小说淫词,严查禁绝”。
圣祖·岸熙末(1717年前后)琴书流入河南。灵宝县有“锣鼓书”演出,通许县有“宣卷”演唱。
世宗·雍正三年(1725)“因事造言,捏成歌曲,沿街唱和……内外地方官及时查拿,坐以不应重罪。”
同年九月,又渝:逐“弹唱淫乐”。
世宗·雍正五年(1727)七月上谕:逐“在集耍拳、跑解、走狗、弄猴、卖药、说书、看相、算命、打流星、摆棋势、变戏法、唱歌词等”。
世宗·雍正六年(1728)二月,两河总督田文镜严行禁逐“卖膏药、摆棋势、打流星、唱傀儡、弄猴,跑解,扛拳、打弹、说书、唱曲之流”。
世宗·雍正末(1733年前后),〔背工调〕自陕西传入河南。
高宗·乾隆元年(1736),禁“淫词秽说”。
高宗·乾隆三年(1738),议准“凡坊肆市卖一应淫词小说,在内交八旗都统、察院、顺天府,在外交督抚等,转饬所属官,严行查禁”。
高宗·乾隆初(1740年前后),渔鼓道情传入范县。同期:许昌杜寨书会兴起,会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
高宗·乾隆七年(1742)十月,陕州设立瞽目堂,收养瞽童,延请瞽师,撰劝世良言数十篇,并教习歌词”。
高宗·乾隆九年(1744)前,“讲圣谕”传入原武县。同期,宣卷(宣讲)已在阳武县扎根。
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西华县知县宋侚颁布《保甲条例》,内称:“凡有走索、跑解、弄猴、打拳、秧歌、戏法、唱曲、说书、卖药、算卦及无衣单度蝶之游方僧道,内中多有奸究潜迹,概行出示严禁……”。
高宗·乾隆中叶(1765年前后)“大鼓京腔”兴起,开封“鼓儿词”演出异常普遍,“渔鼓”从湖北传入淅川县。
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三弦曲”流入叶县、方城。
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卫辉万善堂有“宣卷”说唱。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1788),封丘县有秧歌班子。
是年:邓县曲友周四少前往北京某王府,返回后带来鼓子曲牌若干,互有交流。
高宗.乾隆五十四年(1789),黄河九处决口,开封鼓子曲随灾民流入禹州、陈州等地。
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三弦曲已在南阳、邓州一带流行。后又相继流入新野及湖北枣阳等地。
高宗·乾隆五十八年(1793),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提到的曲子,如〔银扭丝〕〔剪靛花〕〔倒搬桨〕〔劈破玉〕等,均存于今河南鼓子曲中。
高宗·乾隆六十年(1795)《霓裳续谱》所收之〔马头调〕〔西调〕〔黄鹏调〕〔孝顺歌〕〔寄生草〕〔岔曲〕〔跌落金钱〕〔剪靛花〕〔莲花落〕〔雁儿落〕〔刮地风〕〔老八板〕〔倒搬桨〕〔诗篇〕〔倒推船〕〔打枣杆〕〔迭断桥〕〔银扭丝〕〔罗江怨〕〔呀呀哟〕〔山坡羊〕〔南同〕〔桂枝香〕〔满江红〕〔劈破玉〕〔节节高〕〔垛子〕等,均保存在今之鼓子曲中。
高宗·乾隆末:鼓子曲由开封辗转流入南阳、汝宁等地,传入淮阳的一支,时称“丝弦道”。〔岔曲〕则已滥觞于宛属一带。同期:琴书传入寿张、范县,开封繁塔、吹台春会中,均有曲艺作场。
仁宗·嘉庆五年(1800),小鼓三弦(柳子)创始人李建瑞出生在尉氏县水波乡夹河村,自成“儒门”。光绪十一年(1885)去世。
仁宗·嘉庆初(1800年前后),南阳、方城、唐河、新野一带已有三弦书演出。同期:开封“遏云书社”常在山陕甘会馆参加会书。
仁宗·嘉庆七年(1802)十月,上谕:“乡曲小民,……惟喜瞽词俗剧,及一切鄙俚之词……重申严禁”。“不经小说,此后不准再行编造”。
仁宗·嘉庆九年(1804)《白雪遗音》所收之〔马头调〕〔满江红〕〔劈破玉〕〔南词〕〔寄生草〕〔剪剪花〕〔诗篇〕〔银扭丝〕〔呀呀哟〕〔起字调〕〔乱弹〕〔四大景〕等,均保存在今之鼓子曲中。其所辑“八角鼓”49篇曲词中,有9篇与今鼓子曲同,
仁宗·嘉庆十一年(1806),宣卷(圣谕)传入信阳一带。
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沁阳县“曲子”抄本流传至今,内容以〔马头调〕为主。
仁宗·嘉庆间(1810年前后),鼓儿词流入汝阳县。
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十月,禁“淫词小说”。
仁宗·嘉庆二十三年(1818),汴、洛有“十不闲”、“陶真”演唱。
仁宗·嘉庆二十四年(1819),获嘉县有“莲花落”演唱。同期,“鼓子曲”出现“双唱”形式。
宣宗·道光五年(1825),开封著名三弦书艺人仇振山(有谓乔治山)出生在城东招讨营仇庄。同治末、光绪初(1872年前后)与其弟仇振河在开封相国寺行艺时,受时尚影响,改弹为拉,属首批“转路”演唱坠子书的艺人之一。光绪末(约l9022年前后)去世。
是年:归德(今商丘)府尹王凤生下令禁止淫戏,凡花鼓、道情……“俱不许容留”。
宣宗·道光六年(1826)渔鼓道情流入中牟县一带。
宣宗·道光初(1826年前后),渔鼓道情传入灵宝、陕州、荥阳,成皋等地。同期:莲花落出现在漯河、西平。
宣宗·道光十年(1830?),鼓子曲革新家王庚轩出生在南阳县石桥镇朱村。光绪间曾将子弟书《露泪缘》16段从北京京带回,经商之余,试行弹唱。复广征博采,吸取姊妹艺术精华,改革发展鼓子曲唱腔。民国四年(1915)去世。
是年:密县艺人赵升堂始唱三弦书。
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禁传奇演义板书,务须“尽行销毁”。
宣宗·道光间(1835年前后),杞县评书名家韦兴隆出生在傅集乡韦庄。韦本秀才出身,中年从艺,其演说分寸得体,描述活龙活现。曲目以《三国》《说岳》为代表。终年不详
同期:鼓儿词流入林县和宛属各地,大鼓书由嵩县流入宜阳、新安,王金升把琴书由济源引进孟津。尉氏县李建瑞研创“仪凤三弦”成功。
宣宗·道光十五年(1835),辉县知县周祭华“禁夜戏淫词”。
宣宗·道光十七年(1837)道情、鼓词、评书相继传入郾城、长葛一带。
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修武县禀生杨敏乞禁围鼓戏(或称“同乐会”)。
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琴书传入巩县、偃师。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1841),淮调(淮书)传入商城。
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开封著名道情艺人程万琳出生在杞县葛岗乡陈寨村。12岁习艺,青年时期已在开封曲坛崭露头角。他嗓音甜润宏亮,描述赋赞宽硕。其《对绣鞋》、《三省庄》曾多年为人所乐道。晚年潦倒,约死于十九世纪末。
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著名颖歌柳艺人张瞎子出生在山东曹县仲堤圈。其演唱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表情生动,内涵深刻。民国十七年(1928)病故。
是年:著名三弦书艺人王老套(摇头王)出生在中牟县邵岗集里口村:他自幼双目失明,矢志学习弹唱。曾改编《五女兴唐传》。常年行艺予许昌、抚沟、洧川、尉氏一带,民国元年(1912)去世。
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三弦书已在郑州以西至洛阳一带扎根。
宣宗·道光末,场琴小曲在范县、台前一带兴盛,大鼓书流入新蔡。
道光、·咸主间〔1851年前后),颖歌柳由安徽、山东传入清丰、澲阳。道情在尉氏盛行,鼓子曲传入内乡。
文宗·咸丰元年(1851),大鼓书传入乌龙集(今淮滨县)。嵩县高小娥等在洛阳一带演唱三弦铰子书。
文宗·咸丰三年(1853),著名鼓子曲艺人任自然出生在栾川潭头街,为当地早期名家。民国十六年(1927)去世。
文宗·咸丰四年(1854),新安县漏明岩龙王庙所绘壁画中有盲人唱书行艺场面。
是年:著名洪山调艺人李怀出生在沁阳县前卫门。10岁前双目失明,13岁拜师学艺,20岁已小有名气。代表曲目为《卖爱姐》《小姑贤》《偷石榴》《梁祝姻缘》《王二姐思夫》等。民国二十三年(1934)去世。
文宗·咸丰六年(1856),商城县文士黄琪忠出生在城关古巷。其自幼勤奋好学,毕生为弘扬民族文化不遗余力。他精通医道,习乐歌,善书法,尤长于“竹枝”,晚年的不少曲作在当地传唱,淮书《独坐书斋》更流传至今。民国十四年(1925)病逝。
文宗·咸丰间(1856年前后),评书流入新蔡,鼓儿词在南阳盛行,“汝河道情”出现在正阳街头,潢川大鼓流入湖北,延津、胙城道情日隆。
文宗·咸丰七年(1857),汝阳县著名三弦书艺人刘守钦出生在陶营乡铁沪营村。20岁习艺,因嗓音不好,更特别注重人物刻划和感情表达。拿手曲目是《红绒记》《莲花籫》。民国三十六年(1947)去世。
文宗·咸丰八年(1858),三弦书盛于叶县,渔鼓道情由安徽阜阳传入正阳。
是年:豫北著名铁板书艺人王梅香出生于长垣县盂岗乡五女村。民国二十七年(1938)去世。
是年:沁阳鼓子曲创始人王周南出生于南阳,同治四年(1875)落户沁阳城关。民国十八年(1929)谢世。
文宗·咸丰九年(1859),戏曲,曲艺作家杜希春(字少台)出生在禹县杜庄。他天资异常聪敏,奈与仕途光缘,“甲午”国耻,更萦系心怀。毕生著述,曲艺颇丰,要者如《小寡妇上坟》《小寡妇改嫁》《红绣鞋占课·放脚》《戒烟·驱癖》等,很有影响。
文宗·咸丰十年(1860),鲁山县秀才出身的三弦书名家尹怀勤出生在宝丰县尹庄。他不逐仕途,立志说书。曾多年担任三皇会社官和马街书会会首。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去世。
文宗·咸丰末(1860年前后),睢县籍李明贵把渔鼓坠传入通许县;孙江海(1848-1913)把凤阳花鼓传入新郑县。
穆宗·同治二年(1863),封丘著名鼓儿词艺人蒿天祥出生在尹岗乡东蒿寨。光绪九年(1883)去毫州投师,改习坠子书,并将此形式带回封丘,收徒二十余人,使东蒿寨成为有名的曲艺村。民国六年(1917)去世。
穆宗·同治三年(1864),豫北著名铁板书艺人尚永祥出生在长垣县孟岗乡尚小占村。民国年间曾任长垣县“三皇会”会首。民国三十四年(1945)去世。
是年:著名弋簧艺人赵仲甫出生在固始县城关。他自幼拜师钱佩安,光绪末出任养济院院长。其嗓音洪亮,演唱抒情性尤强,并能主操胡琴、三弦。民国十八年(1929)病逝。
是年:河洛大鼓创始人之一的胡南方出生在巩县义和沟。本为清末秀才.但酷爱曲艺,和友人多方研习后,把鼓词、琴书结合、改创,并最终形成了新的大鼓书。他演唱声韵铿锵,风度潇洒,技巧过人,德艺兼备,以《大、小八义》·《二十四孝》《说唐》《说岳》为代表书目,享誉一方。1958年谢世。
是年:著名道情、渔鼓坠艺人胡明善出生在虞城县郑集乡金胡庄。终生行艺于淮北一带。民国二十六年(1937)去世。
是年:渔鼓道情已在虞城扎根,渔鼓坠遍及睢县,莲花落流入中牟、通许一带。
穆宗·同治初(1864年前后),大鼓书传入鹿邑,评书、莲花落进入沁阳清化,山东莲花落传入范县。同期:郑州已有女演员唱鼓儿词。
穆宗·同治五年(1866)邸阁人张永年把渔鼓道情带入通许县。
穆宗·同治六年(1867),著名梨花大鼓女演员王小玉(白妞)出生在廪丘(今河南范县城东南七里)。刘铁云在《老残游记》里曾详细描述了她的表演艺术及受欢迎的情形,说她“唱了几句书儿……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象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其卒年不详,只知其后来由济南到临清去了。
是年:著名道情艺人王伦兴出生在中牟县邵岗集店里口村。他早年拜侯保玉为师,艺成后巡演于郑州、新乡、安阳等地。还曾到范上村为袁世凯一家唱堂会。常演书目有《响马传》《双头马》《呼延庆打擂》《李天保吊孝》等。民国二十八年(1939)去世。
是年:著名渔鼓、坠子书艺人艾宝莲出生商丘。20岁时投师杞县朱源清习演道情,30岁后方改唱坠子。他表演动作幅度不大,主要强调刻划人物性格,以人情、爱情、私情类生活节目最为得手,一部《陈三两爬堂》曾使妇女听众淌了多少眼泪,并成为商丘曲艺四大名家之一。1960年去世。
是年:尉氏县著名坠子艺人陈元芝出生在大桥乡七里河村。民国三年(1914)去世。
是年:新野县城关有曹松等人演唱鼓子曲。
穆宗·同治七年(1868)鼓子曲词作家黄伦(明甫)出生在内乡县赤眉镇黄岗村。本为落第秀才,酷爱曲艺。编有《小乔哭周》《哭祖庙》《古城会》等唱段多篇。民国二十七年(1938)去世。
是年:豫东著名坠子艺人任新安(治和)出生于开封县曲兴集蔡庄。师从杞县傅集安喜成。清末由渔鼓坠转为坠子书。得手书目是《汗衫记》《对绣鞋》。1960年辞世。
是年:鼓子曲友张子显出生在西峡县城关土门。其风格典雅,长于《西厢》《红楼》等艳情段子。民国二十五年(1936)去世。
是年:原阳县道情、坠子书名家谷家泰出生在路寨乡小寺村。他1889年学渔鼓,1922年转坠子。1952年去世。
是年:山东铁板书艺人岳奉臣来长垣,在方里乡三娘占村授徒传艺。
是年:捻军男女数人在驻马店演唱道情、颖歌柳。
穆宗·同治间(1868年前后),开封评书艺人马玉堂出生在杞县城关马头村。曾拜师问艺于韦兴隆、段润生。民国初到相国寺说书,其说表为时人所崇尚,而尤长于中短篇,如《聊斋》《说岳》等可称妙语连珠,精彩绝伦。约1938年去世。
同期:三弦书在郊县兴盛,渔鼓道情进人该县。河南坠子流入信阳,老郭先把三弦书引入卢氏。
同期:渔鼓道情传入上蔡,新蔡后,开始向坠子衍化。鼓儿词传入镇平。鼓子曲进人汝阳。孟津县游王书会兴起,鹿邑县城关连续兴建三座曲艺书棚。
穆宗·简治八年(1849),鼓子曲名家郝春斋出生在密阳县大石桥街。24岁从师王庚轩(1830一1915)。其演唱行腔十分考究,且多才多艺,琵琶、三弦、月琴、坠胡样样精通。以《三国》《红楼》《西厢》等曲目为代表,饮誉一方。1949年去世。
穆宗.同治九年(1870),拓城县著名道情艺人王忠孝出生在城北何堂村。光绪十二年从艺后,为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他嗓音洪亮,表演传神,常设场子商丘、开封、周口、许昌等地。约1920年后,改唱坠子书。1941年病故。
是年:琴书传入夏邑,河南坠子传入封丘。
穆宗·同治十年(1871),著名三弦书艺人刘永科出生在南阳县赊旗镇大冯营。自幼随父习艺、练武,后辗转卖唱在宛属各县,兼及鲁山、宝丰、叶县、禹县一带。叫响书目是《金娜玉环记》。1945年辞世。
是年:著名评书名家杨三粘出生在开封,民国元年到中牟定居。他出身宦门,吸毒破产后下海说书。其《说岳》《说唐》《三国》《封神》《杨家将》《呼延庆》《包公案》《刘公案》等大书均有特色,每部书都能续说百日以上。民国二十二年(1933)去世。
是年:南阳县鼓子曲名家高登先出生在石桥街。隔墙记诵,差年不忘,有“曲子贼”绰号。1933年去世。
是年:南乐县早期木板书艺人宋教明出生在鸡蛋屯。他一生授徒百余。于1945年去世。
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开封相国寺说书名家马俊令出生,原籍不详。擅说《彭公案》《七侠五义》。1937年下世。
是年:著名道情兼善书艺人杨宗山出生在封丘县戚城乡铁炉村。于1928年入开封,在相国寺设棚演唱12年。其卒年不详。
是年:新野县第一代鼓子曲艺人韩砚耕出生在城关。以《赶舟》见长。卒年不详。
是年:栾川早期河南坠子艺人张背锅出生于伊川白沙。民国十六年(1927)去世。
是年:邓县有鼓子曲“自乐班”之设,新野县沙堰镇出现“槐书”。
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南阳鼓子曲名家王周南经由湖北到沁阳县定居。演唱实践中改进了伴奏乐器。
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有“曲子圣人”之誉的唐印侯先生出生于南阳县城十字街。幼学中医,兼攻鼓曲,汲取开封唱派之精华,经消融自成一家,其嗓音、唱技、表演及传情,均令人折服。还曾编写数十个唱段,影响遍及省内外。1943年在老河口被日伪军杀害。
是年:著名鼓儿词艺人董金秀出生于叶县,18岁时流寓新安县,并终生在豫西伊川、宜阳等地行艺。1958年去世。
是年;睢县颖歌柳、渔鼓坠名家徐振东出生在洞岗乡陈小楼村。16岁习艺。其吐字清晰,音质纯正,唱腔具有穿透力。曲目以《双去印》《刘公案》为拿手。曾行艺于郑、汴、洛等城市。1939年病故。
是年:禹县神屋陶瓷工人为要求资方提高工资而罢工请愿,获胜后在西河坡请十班曲艺,说唱百日,以示庆贺。
穆宗·同治末:淇县盲艺人组建“三皇会”,于每年三月三或九月九在普济堂“摆会”。
同期:河南坠子传入尉氏县,叶县出现“渔鼓坠”。
德宗·光绪元年(1875),襄城县第一代坠子艺人常万春出生在十里铺乡史庄村。他自幼接触渔鼓坠,约1892年前后转为坠子书,演出于四乡。1952年去世。
是年:豫东大鼓传入通许,鼓儿词传入叶县.
德宗·光绪二年(1876),著名道情艺人雷合明出生在封丘县尹岗乡张庄。于光绪二十七年入开封设棚演出,三十三年和莺歌柳相结合,形成发展为河南坠子。民国十二年(1923)去世。
是年:鲁山县著名鼓词艺人刘金堂出生在城关八街。行艺西十余年。1941年去世。
德宗·光绪三年(1877),著名山东大鼓艺人张永法出生于原阳县齐街乡于庄村。他12岁习艺,辛亥革命后入开封相国寺坐棚,并于民国八年改唱坠子书。1927以迄,曾与童永信及其妹、著名坠子女演员董桂枝相继在开封、毫州、郑州、邢台、右家庄等地演出,旋入京、津,从此声誉鹊起。抗日战争中期,曾在延津组织“长春书词正己会”。1956年病故。
是年:鹿邑县著名道情艺人刘蔚然出生在铁冢乡。17岁时拜赵明堂为师,矢志以求。民国初年改渔鼓坠。抗日战争爆发,他招收男女艺徒十余人,办起曲艺家班,影响很大。主要代表书目是《八美图》《九美图》《十美图》。1956年病故。
是年:西华县坠子书著名琴师,刘昌虎出生在裴营乡刘营村。民国三十二年惨死安徽颖上县口子集。
是年:原武县第一代坠子艺人孙德生(绰号犁桦头)出生在路寨乡大柳村。长于悲剧,以《拉荆笆》闻名乡里。1956年去世。
是年:许昌陈曹乡蒋店村奶奶庙“篮书会”兴起,会期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一。
德宗·光绪四年(1878)著名四弦艺人张景瑞(吉武)出生在获嘉县太山乡辛章村。12岁从师学艺,18岁自立门户,21岁开始授徒,24岁即担任了“三皇会”会长。其指法娴熟,出神入化,凡锣、鼓、镲、箫、笛、唢呐乃至马嘶,狼嚎、鸡鸣、鸟叫,一切声音皆可以弦音出之。尤以《小寨妇上坟》《嫦娥奔月》《小二姐做梦》等节目,更是以音聚神,乐中显美,铸声传情,使听者恍若身临其境。晚年嗜毒,债台高筑。民国二十一年病故。
是年:沙河著名评书艺人孙杏林出生周口镇。25岁下海说书,以形神兼备的表演,获得“活济公”的绰号。他的一部《济公传》在西到漯河、东到界首的区属内整整说了四十年。1950年去世。
是年:范县第一代坠子艺人杜教增出生在山东范县杜楼,他15岁习渔鼓道情,光绪三十四年改唱坠子书,1944年曾当选为“范县书词联合会”负责人。1960年去世。
是年:人称“曲子状元”的叶先礼出生在南阳叶湾,18岁学唱鼓子曲,后辗转于叶县、襄城、郊县、宝丰等地,1956年去世。
德宗·光绪五年(1879),第一代坠子名家武景州出生在中牟县谢庄。幼岁拜新郑县史江为师,光绪末己名噪曲坛。其为人处世,格守儒家道德规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对艺术和授徒尤其认真。代表书目是《小八义》《双鞭记》《陈兰两》《呼延庆》等。1940年谢世。
是年:南阳鼓词艺人邱华甫出生在溧河乡胡寨村。虽双目失明,但博闻强记,竟能演唱30多部大书。中年时期曾在襄樊、西安等地设场。1965年去世。
是年:睢县著名艺人李明贵出生于龙塘。幼习道情,后改坠子。其演唱技艺超群脱俗,板稳口死,刻划细腻。代表曲目为《皮袄记》《对绣鞋》等。1940年病故。
是年:宜阳县著名三弦书艺人陈长保出生在柳泉乡五树村。他自幼双目失明,15岁拜师姜明玉,先学伴奏,后习演唱。行艺遍及关中、晋南、豫西一带,尤长于抒情小段。1980年病逝。
是年:花鼓由砀山传入夏邑,连花落已在辉县扎根,栾川合峪人王文歧唱起三弦书,新郑人史江把河南坠子带到了中牟。
德宗·光绪六年(1880),戏曲、曲艺作家、活动家万道同出生于平舆万家。他出身乡宦,原为洪武年间汝宁知府万梦雄后裔。其自幼精通诗书易礼,16岁中秀才,30岁拔贡生。但他却早在幼年时期便迷上了“清音”“鼓曲”,多次序朴,宁辞官木做,甘愿乐守田园,“教几个小小蒙童”。民国六年,终于促成了开封鼓子曲的地方化,取名曰“丝弦道”,并培养弟子多人。其改编、创作曲目则有《送穷神》《什么芳》《大烟鬼显魂》等百余篇。1958年他病故于许昌。遗作《懒园诗抄》在美国洛衫矶出版。
是年:著名锣鼓书艺人荆师出生在灵宝县川门乡北庄。是他及其四大弟子把该曲种传入晋南一带,扩大锣鼓书的影响。1941年病故。
是年:著名锣鼓书艺人亢梧桐出生在灵宝县大王乡梨园村。他自幼双目失明,但天赋佳喉,且聪敏异常,17岁学艺,兼习道情,20多岁已声誉大振。毕业行艺,收徒数十人。1945年逝世。
是年:淅川县鼓子曲词作家朱光汉出生在滔河。编有《红楼》17段。1942年去世。
是年:鼓子曲进入南召,大鼓书流入正阳、息县,新郑、长葛。一批道情、三弦书艺人纷起改唱坠子书。
德宗·光绪初(1880年前后),鹿邑县著名渔鼓道情艺人张占元出生在观堂乡黄庄。20岁时又兼唱坠子,中年以后,以评书为主。曾在许昌、开封一带行艺。常演书目是《三国》《水浒》《刘公案》《施公案》《大、小八义》等。1953年病逝。
同期:道情、琴书、评书已相继进入鹿邑,鼓子曲回传叶县,锣鼓书在三门峡一带兴起;评书由开封流入正阳,许昌受两路鼓子曲夹击,大鼓书已在鲁山盛行,山东大鼓扎根范县,琴书成为河洛一带主要曲种,“宣卷”在西平广为流传。
德宗·光绪七年(1881),著名“锣鼓曲”艺人李连清出生在淅川县毛堂乡窑沟村。他以毕生之精力,改革唱腔,真假嗓兼用,使单调的锣鼓曲起伏燎亮,大大提高了该曲种的表现能力。1949年辞世。
是年:著名三弦书艺人朱文彩(二狗)出生在中牟县大孟乡车社村。他自幼双目失明,拜师王老套习艺。青年时期即己弹唱双绝。代表书目是《刘公案》《包公案》《杨家将》《七侠五义》等。1960年去世。
是年:著名道情艺人尚至德(绰号盖八方)出生于长垣县武丘乡陈寨村。师承杨八斗。后改说铁板书。1947年被捕牺牲。
是年:洪山调已传入孟县、修武。
德宗·光绪八年(1882),郑州地区著名河南坠子艺人楚中玉出生在荥阳县贾峪乡石破凹。初学道情、三弦书,二十余岁始改坠子。1971年去世。
是年:沈丘县著名“小铙”艺人谢元宏出生在老城七里庙。1959年辞世。
是年:封丘县鼓儿词艺人蒿天云从安徽毫州学来渔鼓坠,栾川潭头任自然推广鼓子曲,王小玉(白妞)在临清演唱梨花大鼓,邓县“三盛堂”置鼓子曲紫檀云板(牙子)留传至今。
德宗·光绪九年(1883),郏县知县邹连舫以创建“三皇社”名义在刘秀庙为残疾艺人买房24间,颐养居住。
是年:怀庆府著名鼓儿词艺人王山群(学思)出生在沁阳县清化镇。他18岁习艺,20岁出师,在徐州、开封等地从艺四十多年。1948年去世。
是年:鼓子曲进入西平,郏县孙集艺人王永福引进新兴曲种坠子书,并改三弦为坠胡。
是年:周口镇后地游艺场开设了五个书栩。
德宗。光绪十年(1884),著名三弦书艺人胡明堂出生在唐河县张店镇胡岗村。16岁习艺,兼习武,二者结合形成了大身段的表演流派。1961年去世。
是年:卫辉府鼓儿词、铁板书艺人姜绍连(盲人)出生在淇县南门里。师承内黄陈学志。书目以《彭公案》《刘公案》《施公案》为代表。1949年辞世。
是年:西华县著名道情艺人王志联出生在清河驿大王庄。常在湖北行艺,于1958年春故世。
是年:周口沙河一带著名坠子艺人陈怀方(元方)出生在沈丘县陈寨乡小陈庄。1959年谢世。
是年:渔鼓坠行于尉氏,坠子书进入西华,长垣县喜闻三弦书。
德宗·光绪十一年(1891),邹莲舫病故开封,郏县艺人感念其买房收养之德政,特筹资立碑于三皇殿前,以晓谕后人。
是年:著名鼓词艺人杜长川出生在南阳县杜岗村。幼从张洪臣学艺。其演唱风趣幽默,尤长于大书,以《大、小八义》为其拿手。1958年病故。
是年:新野县第一代槐书艺人茹新和出生在沙堰乡陈营村。他15岁习艺,独闯江湖,于民国三十四年改唱鼓词。1965年病故。
是年:延津县坠子著名艺人李清安(李元青)出生在滑县牛电乡河东湾。1920年始由大鼓“转路”。1958年病故。
是年:新野县第一代鼓词艺人周玉朴出生在歪子乡潘营村。光绪三十一年从艺。卒年不详。
是年:沁阳县“洪山调”三大门派之一的逮应先出生在高庙乡葛庄。15岁习艺,三年后出师自立。民国二十年(1931年)病故。
是年:鼓子曲著名曲友马从龙出生在南阳城。幼小受父薰陶,习弹练唱、后定居荆关,与淅川曲友梁香阁等切磋技艺,博采众长,终成名家。1956年辞世。
是年:滑县著名道情艺人郭照如出生在上官镇郝三寨,民国二十四年改唱坠子书。1952年去世。
是年:山东大铙艺人韩凤魁夫妻来永城县卞庄落户后,收徒传习此一曲艺品种。
是年;正阳县邀请艺人贾志臣创“四块瓦”新曲种;水涌泉把渔鼓坠传入驻马店,三弦铰子书引进渑池;鼓子曲传入西峡。
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林县著名大鼓京腔艺人郝土山出生于东姚乡老里沟。他14岁学唱,18岁行艺,在山西平顺、安泽及本省的安阳、汤阴等地巡演四十余年。常演书目为《刘公案》《秦琼救驾》《金翎玉环记》等。1962年病故。
是年:豫中著名坠子艺人王利章出生在许昌县邓庄乡常村。1941年去世。
是年:坠子书传入永城,大鼓京腔己遍植林县、武安。
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号称“邓县八俊”之一的鼓子曲琵琶名家马万寿出生在邓县小西关。他18岁入曲坛,弹拨全凭肉生指甲,故音色浑圆,别具风格。于1956年去世。
是年:著名河南坠子琴师朱秀章出生在中牟县邵岗集赶帽李村。自幼习艺,曾拜陈治魁为师,并长期与朱立俊、海小庆、黄中福合作,巡演于汴、郑、洛等城市。以《小八义》《张廷秀私访》为拿手。1945年下世。
是年:著名锣鼓书艺人史吉娃出生在陕州交口侯桥村。他幼年入艺,吹拉弹唱兼通,鼓儿词也驰名豫西。崇其为师者甚夥。1942年去世。
是年:沁阳县鼓子曲名家王铁生出生在南阳赊旗青台。民国二十二年到沁阳羊册古城佛堂出家。建国后任教。1971年秋谢世。
是年:武陟县著名三弦书艺人贾武真出生在北郭乡贾作村。1947年去世。
德宗·光绪十四年(1888),号称“邓县八俊”之一的鼓子曲名家唐清彬出生在邓县南关。其一表人材,举止高雅,精通文墨,唱表潇洒。善于偷腔换气,嗓音浑厚高昂。擅唱《列国》《水浒》。1965年去年世。
是年:著名艺人李汝梅出生在杞县高阳乡曹李王村。16岁始习道情,后改坠子。中年时期常行艺于开封、西安等地。代表书目有《打蛮船》《刘公案》《施公案》《大宋金鸠记》等。他毕生授徒40余。卒年不详。
是年:坠子名家李明义出生在新蔡县古吕镇花台街。.他18岁习艺,属“高门”夏元泰传人。民国十年曾组织坠子嗡剧团,活动在豫皖西至信阳、东至临泉一带。民国十七年在汉口设场,誉满江城。人谓其“唱得实在,无缝,口清,字饱”。能说百余部大书。艺术生涯长达74年。1979年去世。
是年:漯河著名道情艺人刘洽中出生在西华县迟营顺河村。11岁学唱,荡迹江湖40余年。1969年冬去世。
是年:虞城县渔鼓坠艺人刘忠堂出生在安徽界首北刘楼。15岁习艺,其“本头”大书颇有影响。1955年去世。
是年:南阳县鼓子曲名家李庆甫出生在石桥街。20岁从师郝晋斋。造诣颇深。1968年去世。
德宗·光绪十五年(1889),内黄县著名坠子艺人高连奎(高二疯子)出生在梁庄乡牡丹街。其自幼热心说唱,初拜本村蓝央顺为师,习演梨花大鼓,独弹自唱,潇洒裕如。后改演坠子。1919年行艺于开封相国寺,为时12年,复相继巡演于郑州、北京、天津等地。其唱腔吐字清晰,宣叙感人,“开脸”生色,性格明朗。以《三国演义》《响马传》为代表书目。卒于1956年。
是年:曲艺名家张治坤出生虞城县。其祖居彰德,父辈逃荒流落豫东。治坤始唱三节棍干梆子,后改道情,最终以渔鼓坠闯荡江湖。二十年代在济南、天津等地时,曾和梨花大鼓著名演员谢大玉、“坠子皇后”乔清秀等同场演出或亲密过从。行艺70余年,影响及于苏、鲁、冀、豫、皖广大地域。其得手书目则以段子为主,本头为辅。1975年2月15日病故。
是年:著名迷胡坐唱艺人张紫寰出生在陕州会兴镇。他10多岁时即能操琴诵唱,成年后自组书班,但求实问艺精神终生不改。1961年病逝后留下不少书曲抄本。
是年:著名三弦书艺人张启源出生在南阳县赊旗镇楼房庄。15岁从师李广珍,后经刻苦钻研,青年时期已渐有所成。其所授40余艺徒中,如傅志亭、俞传荣、王万灵等,均为出类拔萃之后学。1962年去世。
是年:西陇海著名坠子艺人郎振山出生在荥阳城关。曾和冯志邦等组班,行艺于洛阳至西安一线。1951年去世。
是年:荥阳县著名坠子琴师牛来货出生在祀水县高山乡苗顶村。民国初年曾在许昌为“黄马褂”赵延祥伴奏。1975年辞世。
是年:沈丘县著名“小铙”艺人谢元荣出生在周营乡谢营村。抗日战争中曾应冯玉祥将军邀请随军传唱。1962年谢世。
是年:通许县三弦书名家郭云样出生在本县六营村。1943年在木村发起创建“三皇会”,有七县289位艺人参加。1958年农历3月22日去世。
是年:宜阳县著名三弦书艺人耿光贤出生在石村乡土地村。7岁时随父学艺,后拜师程小六。12岁即能登场演出,15岁到晋、陕行艺。他会书百余部,《西游记》尤为拿手。1961年辞世。
是年:号称“邓县八俊”之一的鼓子曲名家李鄂斋出生在城关后街。其口板清,气口壮,咬字准,唱韵正,关键处常使人拍案叫绝。代表曲日为《曹操逼宫》。1945年下世。
是年:襄城县著名评词艺人郝友申出生在老城南大街。拜山东籍孙先生为师,学得一手说表绝活,能倒背《三国》,触景生情。每登场献艺,即座无虚席。1942年去世。
是年:河北大名艺人王教德来延津演唱梨花大鼓时收徒张永法;张永法于民国八年改唱坠子书,并收董桂枝为徒。董桂枝于二十年代末在天津成了“北路”三大流派中“老口“一支的代表人物。
德宗·光绪十六年(1890),坠子书名家赵延祥出生在濮阳县。始唱莺歌柳、小鼓弦,民国初方“转路”坠子。1915年在安阳洹上村说书时,袁世凯的母亲奖给其黄马褂一件,从此成为绰号。后多次到京、津巡演,1940年在许昌坐棚达十多年之久。其代表书日为《小八义》《响马传》。1963年去世。
是年:著名大调曲子名家郑根庭出生南阳城里卧佛寺街。16岁时父亲下世后,随刘心武先生习唱,养成端庄大方、气势恢弘的表演风格。以《三国》《水浒》为其代表曲目,在宛属十三县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987年病故。
是年:坠子书名艺人刘宗堂出生安徽界首刘楼。20岁时学拉坠琴,说、唱兼擅兼优。1924年定居商丘,常行艺于安徽毫州、太和、颖州、涡阳、杨山和江苏的徐州一带,鲁西南也有他的行踪。1955年辞世。
是年:著名评书演员马志川出生在开封县。20岁艺成后相继到郑州、许昌、漯河等地说书。1975年正月初四病故于驻马店。
是年:鼓子曲名家张保歧出生在南阳城。他性格幽默诙谐,人称“曲子丑”,如《翻塔》《显魂》等段子,唱来风趣丛生,倍受观众欢迎。1954年去世。
是年:著名莲花落艺人秦二出生在新乡县西营村。民国十四年迁居辉县赵固乡下官庄落户。1958年病故。
是年:号称“邓县八俊”之一的鼓子曲名家张心善出生在邓县大东关。他自幼迷恋书场,加之知识渊博,人材出众,嗓音优美,唱技高超,遂获“活三国”“活孔明”之誉。1960年谢世。
是年:修武县坠子名家曹永奎出生在葛庄乡十里铺村。1956年去世。
是年:桐柏县鼓儿词艺人赵国宝出生在平氏镇东街。1959年去世。
是年:豫南著名“宣卷”(俗讲)斋公姚尊斌出生在桐柏县平氏镇。1963年去世。
是年:西华县著名宣卷、评书艺人姜化堂出生在逍遥镇。1961年去世。
是年:评书流入中牟,鼓书涌进鄢陵,道情、琴书相继由鄢陵又传唱扶沟。
德宗、光绪十七年(1891),宜阳县著名鼓书、三弦书艺人冯光照出生在城关。1924年拜白顺德为师,二家三代常同台合演。其演唱极富感染力,并把三弦铰子书中的某些特点溶入大鼓书中。建国前行艺于晋、陕及本省豫西各县,能献书百余部篇。1952年谢世。
是年:著名三弦书艺人安玉松出生在桐柏县安棚。17岁随唐河万孝廉习艺,出师后常活动于沁阳一带。40岁时双目失明,但在唐河大河屯“三皇会”上仍被推举为主评人。1964年辞世。
是年:著名坠琴师王殿龙出生在睢县城北泊头村。其家传医道,难易其志,自16岁投师习艺,“冬练三九,热练三伏”,终成一代名家。1953年病逝。
是年:密县“陈派”坠子(由道情转)代表人物陈永清出生在白寨村。“文化大革命”期间下世。
是年:王小玉(白妞)再入济南,在明湖居演唱梨花大鼓,一鸣惊人。
是年:鼓儿词、三弦铰子书流入获嘉县,虞城道情以陈明善为首纷起改唱渔鼓坠。
穆宗·光绪间(1891年前后),许州蒋店村奶奶庙兴起“篮书会”。会期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九,会期三天。该会波及临颖、鄢陵等数县。
同期:“坠子大王”冯治邦出生在安徽毫县。其一生主要活动在京汉路沿线。1945年卒于荥阳。
同期:禹县籍评书艺人赵相臣,声誉鹅起。“他口齿利落,中气充沛,并长于侠义描写,人谓其能倒背《三侠剑》,1980年去世。
同期:南阳二州(邓州、裕州)十一县204名三弦书艺人聚集宛城汇唱,影响甚大。其时,湖北黄陂人赵和英已把鼓书引入光山、罗山、息县,坠子书纷纷涌入开州,三弦书、道情传到滑县。
同期:商城名士黄瓒忠填写“淮调”唱词多篇,代表作是《独坐书斋》。其时,戈簧盛行固始;坠子书传入沁阳、淮滨、项城、临颖。
穆宗·光绪十八年(1892年),著名评书艺人王钦堂出生山东曹县。1929年流寓镇平,直到1964年病故。曾以《三国》《水浒》《西游》等十多部大书行艺于川、陕、甘、鄂等数省。
是年:南阳鼓儿词艺人杜长川出生在茶庵乡杜岗。向有“金嗓、铜腔”之誉。1961年去世。
是年:内乡县鼓子曲弹唱家曾焕堂(纪章)出生在赤眉镇东村。1941年去世。
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山东琴书(北路)表演艺术家孙正林出生在范县陆集。8岁习艺,17岁跑码头,民国二十年进入济南、青岛。对琴书艺术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1957年8月20日病逝。
是年:著名梨花大鼓、坠子书名家刘教宽出生在南乐县西邵郭。其毕生行艺于晋、冀、鲁、豫及北京、天津等省市。以《三国》《小八义》为拿手。1955年在家乡病故。
是年:宛西著名鼓儿词艺人刘金奎出生在镇平县。他18岁从艺,是“鼓儿哼”艺术的发起人之一。代表书目为刘公、彭公,施公三案。1967年去世。
是年:商丘著名坠子艺人李凤鸣出生在县城西北小韩庄。他自幼习唱,到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其技艺已达于巅峰。拿手书目为《王林休妻》《何文秀私访》。1960年辞世。
是年:许昌县著名坠子艺人张福兴出生在蒋李集寺台庙村。他即兴创编,出口成章,表演绘声绘色,人称“小铜嗓”“玻璃脆”。1953年后曾任许昌县曲艺队长,1966年下世。
是年:著名三弦书艺人焦玉卿(焦妮)出生于新郑县观音寺乡焦河村。14岁从师长葛海先儿,行艺60余载。于1973年病故。
是年:著名评书艺人白银得出生在汝州城东关。10岁学艺。1950年12月7日去世。
穆宗·光绪二十年(1894),河南坠子早期女演员张三妮(秀妮)出生在陈留县东十里铺村。她自幼活泼爱唱,17岁嫁给道情艺人张治才,18岁改习坠子,并很快登台露演。以《单头马》《双头马》为拿手,一炮打响。在她的影响下,大批坠子女演员开始涌现。以后她又到豫西南和鄂西北一带行艺。于1970年病逝。
是年:坠子书名艺人王礼仲(喜顺)出生于开封县罗王村。他17岁拜师,21岁出台。1924年进入开封后又拜在刘世禄名下。女演员大批出现后,他适时地改唱为拉,诸如张三妮、马双枝、范礼凤等均曾与其合作,并一度担任“丝音会”会长。1979年病故。
是年:著名道情、坠子艺人陈治魁出生在杞县魏寨村。民国十一年定居中牟北街口。早年曾拜程万琳、娄文之为师。多年来主要行艺于开封。1936年被选为“长春会”副会长。能供大书数十部,以《海公大公袍》《大明英烈传》《刘墉下南京》为拿手。1942年去世。
是年:南召县鼓子曲名家郭子久出生在城郊上店村。自幼受父薰陶,12岁已初步掌握演唱要领。后又随贾殿文学会三弦,自弹自娱,也常到外地以曲会友,人送外号“盖南阳”。1958年曾赴贵州铜仁县传唱。1962年谢世。
是年:山东琴书名家、北路唱法创始人邓九如出生在范县观城镇孙家庄。他自幼曾拜褚朝仲为师,后经长期实践,大胆改革,艺术上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其代表曲目为《刘伶醉酒》《梁祝下山》。1069年6月去世。
是年:南阳县鼓子曲名家王金章出生在石桥乡杨庄。他不仅熟谙多种乐器,且经过长期探索,取得了以瓷碗、蔑片演奏曲子的成果。1952年去世。
是年:怀庆府大鼓书艺人刘采堂出生在武陟县谢旗营乡程封村。1975年去世。
是年:鲁山县三弦书艺人范书香出生在碾子营孙街。1964年去世。
是年:驻马店道情艺人水涌泉赴鄂北行艺,并于民国初年改唱坠子书。其时,鼓儿词己在长葛、临颍定居,潢川、确山宣卷兴旺,开封鼓子曲到汝南演唱。
德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著名三弦书艺人裴长义出生在方城县博望镇韩老庄。15岁从师岳金平,后又问艺于鲁长安、刘喜乐、李大科等,博采众长,技艺精进。1957年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曲艺、木偶,皮影会演,以《十字坡》一目获演出优秀奖。1958年8月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曾在怀仁堂演出《卖丫环》,获极高评价。公认其技巧精湛,一丝不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1962年谢世。
是年:河洛大鼓一代名流张天培出生在偃师县李西村。他从小入迷鼓书,虽无师承,却能练出超常水平。加之他又有文化素养,凡所演书目,无不经其修改,精到,务期情节脉络清楚,人物性格准确,却绝无拖杳、“倒粪”情状。1961年曾担任本县曲协副主席。其所授艺徒多数已经成为河洛一带的鼓书骨干。《关公月下盘貂》《祟祯吊死煤山》》等节目的气势更至今尚为人所津津乐道。“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于1970年去世。
是年:唐河县鼓子曲名家党震藩出生在桐寨铺乡刘斌桥。他熟谙大调曲子千种以上,并兼古筝、三弦伴奏。三十年代曾入川演唱,以文会友。1960年病故。
是年:著名三弦书艺人刘金贵出生在南阳县赊旗镇枣庄。14岁从师黄玉桂。其演唱感情真挚,声音婉转细腻,以长篇大书如《丝绒记》《玉环记》等最为拿手,并能即兴创编,1954年病故。
是年:“蛮船鼓”由淮南传入正阳一带。
德宗·光绪二十二年(1896),著书大教艺人刘明德出生在中牟县刁家乡豆腐刘村。17岁时拜尉氏县鼓儿词名手韩元昌为师,三年后行艺于许昌、开封、洧川、尉氏等她。代表书目是《刘公案》《响马传》《薛刚反唐)《九死还阳记》等。毕生授徒10人。于1982年去世。
是年:著名坠子艺人范愉和出生在开封县曲兴乡迎城府,人称“程傻子”。他演唱幽默、恢谐、入境、传神,很能抓住听众。代表作是《四马投唐》《薛礼征东》。一生收徒甚多。1961年去世。
是年:南阳县鼓子曲名家张松亭出生在陆营乡吕西村。幼小从师李助臣,练得一手弹唱本领。1959年曾受聘于南阳县戏曲学校。1964年去世。
是年:内黄县艺人姜绍连把鼓儿词传入淇县,大鼓京腔流入中牟、舞阳。
德宗·光绪二十三年(1897),著名光山大鼓艺人张明元出生在城关北门楼。他21岁从师夏元山,17岁即到安徽、浙江“跑码头”,并注意吸收江南大鼓艺人的演唱技巧。20岁返乡坐场,很快享誉书坛。曾长期担任光山曲艺队队长,并编演了不少现代曲目。毕生授徒34人。1964年病故。
是年:杞县著名坠子艺人赵广田出生在西寨乡崔林村。他先学拉,后学唱,青年时期即带领全家到渔关、西安行艺,1948年后又转到宝鸡、汉中坐棚,并曾一度入川。1952年返回原籍。1968年去世。
是年:丝弦道创始人之一张月樵出生予汝南县三门闸。16岁时拜师万道同,编唱了不少清音曲目。其代表作品为《穷人叹》《穷人泪、》。1983年辞世。
是年:著名相声演员王朋出生在山东滕县卢村桥。初习拉魂腔,16岁学相声,民国七年随刘月樵到周口露演,一举叫响,从此定居,直至1988年故世。
是年:襄城、舞州、留城、商水等县均有坠子书艺人游唱。
德宗·光绪二十四年(1898)九月二十日,著名艺人乔利元出生在南乐县乔崇顺。他自幼学唱山东大鼓,20岁后改习坠子书。1926年和乔清秀结为夫妇,对口献艺,名噪一时,并甘为人梯,扶持清秀,从而对形成和发展“乔派坠子”艺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后去奉天(沈阳)演出,惨遭日伪迫害,受尽非刑,死不见尸。
是年:睢县著名坠子艺人陈富贵出生在涧岗。他幼小失明,15岁拜师刘家治,学唱三弦书,18岁从范明祥改习坠子。毕生编、演新老书目二百余部篇,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1982年病故。
是年:豫中一带著名坠子艺人常文治出生襄县,民国初期先后移居许昌、长葛。13岁学唱坠子,出师后巡演于中牟、扶沟、临颖、邸陵、郾城、尉氏等数县。常演书目为《响马传》《粉妆楼》《呼延庆打擂》《雷保童投亲》等。1975年去世。
是年:著名艺人孟治法出生杞县。12岁初习道情,后改坠子,兼及评书、鼓词。他口齿清晰,谈吐诙谐,演唱传情,做派大方。1960年后定居许昌。常演书目是《三侠剑》《小红袍》《九美图》《七侠五义》等。1974年下世。
是年:著名评书艺人栗海荣出生鹿邑县城关。20岁行艺,近半个世纪的说书生涯,深获群众好评。他吐字清晰,语言精炼,口才出众,风度潇洒,且乐于助人,热心公益。1966年病故。
是年:鼓子曲名家、古筝演奏家曹东扶出生在邓县白落乡曹营村。自幼随父曹清怀学唱曲牌,20岁时已能演奏三弦、琵琶、古筝、胡琴、扬琴等多种乐器。1948年组建邓县曲艺改进社,任副社长。建国后潜心于大调曲子研究,1953年参加河南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一等奖。同年五月应中央音乐学院邀请赴天津录音;1954年到开封师专任教;1955年又受聘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64年调回河南。“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0年病故。
是年:著名河南坠子琴师范明言(范老九)出生在民权县双塔村。13岁习艺,20岁后相继巡演于开封、郑州、北京、天津、唐山、沈阳、青岛等地。1955年定居安阳,任曲艺社社长。其为人正直,做艺认真,四位义女艳霞、月霞、季霞、俊霞均曾名噪曲坛。1980年病故。
是年:著名道情、坠子艺人李治高(永高)出生在宁陵县石桥乡陈庄。17岁拜师民权王国彦。在45年的艺术生涯中,获“道情小霸王”之誉。1960年6月辞世。
是年:漯河著名坠子高手高学斌(高大辫)出生在西华县青龙沟。三十年代曾行艺于驻马店、信阳、孝感、武汉一线。1945年去世。
是年:把坠子书传入武陟县的第一代艺人王俊修出生在滑县。1953年去世。
是年;坠子书相继在兰考、宁陵、太康、淮阳等处铺开。
德宗·光绪二十五年(1899),光山大鼓名艺人蔡明玉出生在本县十里铺。12岁拜师刘元鹏,16岁时以长篇大书《薛刚反唐》《杨家将》初霹头角。23岁入“常门”南口流派祭祀会,1951年后又不间断地编演了许多新书目。毕生授徒25人。于1973年病故。
是年:林县快板诗人秦易出生在采桑乡南景色村。1943年林县解放时起,即开始了编快板、说快板的业余艺术生涯。他勤奋好学,聪明伶俐,只要对社会主义有利,见什么,编什么。曾多次被省、地、县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950年被平原省授予“农民快板诗人”称号。“文化大革命”中饱受迫害,于1974年病故。
德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著名坠子名家穆礼严(程柯)出生在开封县杜良乡程寨村,他为人情性豪爽,惜老怜贫,慷慨好义,光明磊落。从艺则广征博采,虚心好学,切磋研习,从不保守。曾先后巡演于开封、郑州、西安、宝鸡等地,堪称艺德兼备,饮誉书坛。毕生为坠子艺术的发展提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76年去世。
是年:确山县著名评词艺人蔡中原出生在城南盘龙镇。他18岁膜拜济南评书名家孙志方为师,后又向南京评词艺人徐汉文问艺。建国后首建曲艺社,任社长。从艺60年中,曾先后到达山东、湖北和武汉、南京、西安等地。其代表书目为《三侠剑》《雍正剑侠图》《岳飞传》和现代书目《平原枪声》等。1977年去世。
是年:鼓词名家孙耀庭出生在内乡县瓦亭乡温岗村。幼年丧父,随母到邓县,改名连生。因不堪歧视,曾一度出家为僧。还俗后从艺,自学鼓词,并与坠琴伴奏相结合,群众呼之曰“鼓碰弦”。其演唱大腔大调,气势恢弘,以长篇大书《大八义》《小八义》等为拿手。1962年去世,
是年:著名锣鼓书艺人许满囤出生在灵宝县尹庄。20岁时入赘陕县卢庄。其民族气节最强,杭日战争中经常编演抗敌内容节目,终被日寇抓获,受尽非刑,于1945年修死。
是年:长葛县坠子名艺人孙瑞昌出生在老城镇台庙村。民国四年学唱,艺成后辗转于鄢陵、扶沟、临颖、太康、鹿邑直至皖北太和、界首一带。人谓其“唱、说、评、表”四艺皆佳。常演节目为《刘公案》《大红袍》《五女兴唐传》等。1964年下世。
是年:扶沟县坠子名艺人秦庚(志武)出生在秦岗村。后长期行艺于鄢陵、西华、尉氏、漯河、太康、鄢城一带。他口巧、字清,长于中短篇,五十年代期间极有声誉。1968年去世。
是年:坠子书兴于巩县,颖歌柳流入中牟,延津县盛行莲花落,女伶初现坠坛,虽技艺不佳,但却引起人们的关注。
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著名坠子艺人李治邦出生于新郑县小乔乡李斓村。他博学多识,心灵嘴巧,曾参加全国曲艺会演,对发展坠子艺术有一定贡献。1987年辞世。
是年:孟津县河洛大鼓名艺人郑聚(海龙)出生在王良乡扶驾庄。15岁学艺,三十年代曾誉满关中。1973年去世。
是年:新野县泰山庙有(岔曲〕抄本传世。
德宗·光绪二十八年(1902),延津县坠子名手刘兆才(明远)出生在小油坊村。14岁拜卢元法为师,学习道情,数年后改唱坠子。民国三十年曾和张元法等人共建“长春书词正巳会。”卒年不详。
是年:范县第一代坠子女演员昊明珠出生在江苏省丰县。19岁拜范县王元山为师,习艺三年后,与孟楼乡刘庄坠子演员韩明学结婚,夫妻相伴在晋、冀、鲁、豫等省行艺40年。于1976年去世。
是年:鹿邑县鼓书名手王明谦出生在胡小楼时阁寨。他腔正板稳,以情动人。大本头《三侠剑》《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均其所长。1965年辞世。
是年:卫辉著名评书艺人侯道三出生在本城严光街。1966年病故。
是年:淅川城关已有鼓子曲“自乐班”,豫北鼓书演唱者增多。
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新蔡县坠子名艺人陈明喜出生在陈店乡黄园村。他自幼爱拉坠琴,13岁从师夏元泰。4年出师,自立门户。以《大、小红袍》《呼、扬两将》为拿手。行艺及于徐州、阜阳、许昌、信阳等地,深得观众青睐,评之为“一腔到底,水银泄地”。1962年病故。
是年:豫北评书名手左万青出生于长垣县城东街。在开封习艺、坐场,复辗转豫北各地,以《七剑十三侠》见长。1976年病故。
是年:汤阴县出现“三弦平”,坠子书已遍及全省半数县份。
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鼓子曲名家王省吾出生在沁阳县城关。1924年毕业于沁阳简易师范,后任教多年。1954年应聘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教师,年余,回郑州艺专、河南师院任教。1968年去世。
是年:鹿邑县第一代琴书演员王学道出生在老庄乡梅辛庄,民国初年他拜师蓝继成,当师后自立门户。其节目以《古城聚义》《水漫金山》为代表,唱腔或慷慨激昂,或婉转柔和,均能传情感人。1982年病故。
是年:绰号“坠子王”的著名艺人张福清出生在台前县(原属范县)马楼乡那里村。15岁学艺,出师后长期巡演于鲁西各县。以《八贤王调寇》为拿手。1969年病故。
是年:琴书和大鼓艺人段炎、胡南方等创制新曲种“河洛大鼓”;永城县艺人乔茂先致力于渔鼓向坠子的转化。卫辉神会上出现了道情、大鼓、坠子竞争的激烈场面,中牟县武景州力兴“三皇会”。
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曲艺史论家张长弓出生在新野县张店村。15岁入信阳师范,19岁考取开封师范音乐科,后任青阳中学教员。经自学于民国十八年他又考入了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专攻中国文学史。1942年任河南大学副教授,1946年晋升教授。他一生致力于鼓子曲和坠子书的收集、研究,曾多次深入民间,广交曲友,共搜集到鼓子曲词四百余种,约60余万言,曲谱近一百种。主要著述有《鼓子曲言》《鼓子曲存》《鼓子曲谱》和《河南坠子书》等。1954年病故。
是年:鹿邑县鼓曲(大鼓兼坠子)名手马新文(元友)出生在玄武乡马庄。12岁外出求艺,在皖北一带作场多年。其风趣的表演被人呢称作“金马驹子”。代表书目是《七美图》《八美图》《九美图》《十美图》。数十年中,备受推崇。于1983年去世。
是年:著名三弦书艺人刘兴德出生在唐河县桐河乡施河村。12岁丧母,16岁随父学艺,中年改习坠子书。其唱腔新颖别致,俏丽动听。代表书目为《昆山传》《响马传》《刘墉下南京》等。毕生活动在南召、南阳、河口、枣阳一带。1976年离世。
是年:著名坠子艺人马继才出生在鹿邑县唐集乡马楼村。他自学成才,57岁时方拜师“搭号”。数十年中以《双鞭记》《三省庄》《刘公案》等曲目巡演于光山、罗山、固始、商城、太康、淮阳一带。1978年去世。
是年:太康县鼓子曲成立“弦歌社”;丝弦道传入正阳;延津、阳武盛行小鼓弦;开封一带的道情艺人向豫北转移;“槐书”兴于新野;鼓子曲南聚老河口;许昌三弦将“铰子”一派走红。
德宗·光绪只十一年(1906),著名河南坠子艺人、曲艺活动家沈冠英出生在淮阳县海通集。幼从康连朋学艺,出师后去晋南巡行,代表书目为《响马传》《三、列国》。1938年参加革命,演出抗日救亡新书目。1941年成为八路军淮阳联合办事处组建的“鸭绿江剧社”成员。1943年成立曲艺队。1946年担任冀鲁豫文联民间艺术部副主任。建国后任平原省曲艺工作队队长。1954年组建河南省曲艺组。1957年任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同年被错划“右派,1961年平反。1963年任河南省曲艺工作委员会主任。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1975年抑郁以卒。
是年:著名坠子琴师王永攀出生在原阳县玉杏兰乡拐铺村。11岁在杞县学道情,三年后从周教银改学坠子。1922年起在郑州老坟岗设棚演出。1936年率女晋京,1940年曾一度返乡,后又二次赴京演出。1953年转吉林,在长春广播说唱团工作直到终老。1972年去世。
是年:京津著名坠子名家王元堂出生在延津县高寨乡大留固村。12岁师承黄治国学坠琴,16岁入开封坐棚,后又辗转于郑州、安阳、邯郸、邢台等地行艺。民国十九年到北京,为李学芳伴奏。民国二十三年转天津,建国后加入天津市曲艺团,1953年与王宝霞结为伉俪,夫妻配合默契,声誉日隆。1976年去世。
是年:著名坠子琴师草永信出生在清丰县马村乡董家堂村。他初学琴书,18岁拜师周教银改习坠子。1964年在四平市曲艺团病故。
是年:孟县“河阳大鼓”创始人之一杨全仁(明伦)出生在温县辛庄。1986年去世。
是年:坠子艺人、绰号“说书状元”的张道成出生许昌县城西七里店。18岁求学落傍,决心从艺习演坠子书。其说唱特点是畅亮典雅、持重含蓄。以《响马传》为拿手。1980年过世。
是年:大调曲子三弦弹奏名家李仲甫出生在淅川县老城西街。1950年应聘到湖北省艺术学院任教。1987年去世。
是年:三弦书流入卢氏,坠子书引进栾川;大鼓书在武陟、卫辉、浚县已广为流传。
德宗·光绪三十三年(1907),著名坠子表演艺术家程玉兰出生在封丘县娄提乡汪寨村。11岁从艺,15唱红开封、郑州,新乡书场。1926年到夭津坐棚,和乔清秀、董桂枝并称北路坠子的三大唱腔流派。1953年入天津市广播说唱团,此后即主要从事演唱教学土作。曾灌制唱片16段。1968年病故于保定。
是年:确山县著名艺人姜志法出生在石磙河前马庄。12岁初学渔鼓书;后改习鼓儿词,终以坠子成名。演唱的主要书目有《金鞭记》《解宝图’》《济公传》等。其唱腔激越奔放,吐字清晰有力,用词造句,朴实脱俗。毕生行艺于豫南一带。1984年去世。
是年:奢名坠子艺人徐元真出生在范县孟楼乡徐楼村。15岁学唱山东大鼓,艺成后又改习坠子书。曾任范县“书词联合会”会长,曲协主任。1975年去世。
是年:新安县鼓书名手李临殿出生在北冶乡煤窑沟。他20岁方始学艺,但却有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其《水浒》《西游》久演不衰,精益求精,为人称道。1975年病故。
是年:禹县坠子名手昊金山出来在本县范坡,自幼交母双亡,13岁从师娄元庆;其一生坚特艺德为首,待人肝胆相照,演唱尤为认真,在许昌一带享有很高威望。代表书目是《金钱记》《大红袍》。1964年过世。
是年:鼓书名艺人张明真(俊祥)出生在许昌县尚集乡水口张村。8岁拜师田文全,艺成后巡演于鄢陵、扶沟、临颖、禹县一带。其唱表跳进跳出,手势挥洒自如,脉络清晰,形象鲜明,使人久久不忘。1958年去世。
是年:著名鼓词艺人李华亭出生镇平城郊牛王庙。15岁习演,以《水浒》《说唐》《刘公案》闯荡江湖,饮誉一方。1980年去世
是年:著名琴师李家彦出生在滑县留固乡杨庄。18岁从艺,后曾在开封、郑州、许昌等地为刘志花等不少坠子演员伴奏。1967年去世。
德宗·光绪三十四年(1908),宛东著名三弦书艺人张明川出生在方城县博望镇。13岁拜师张士德,16岁出台卖艺。曾在宝丰县马街书会上三次获得“书状元”称号。1983年4月病故。
是年:虞城县曲艺作家、演唱家邢相云出生在本县寓贤村。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广交说唱艺人,群众誉为“曲艺秀才”。卒年不详。
是年:坠子书方兴未艾,更趋活跃,渔鼓道情和颖歌柳则均呈衰象。
德宗,光绪末:鼓子曲出南阳回传舞阳、驻马店;河洛大鼓正式形成;宣卷进入孟县;各种大鼓相互影响,杂交孕育新品种,“淮调”流入固始一带,禹县火神庙开设茶社,行艺者不绝,河南坠子更趋普及,群众喜闻之。
宣统元年·(1909),开封坠子艺人发起成立“河南坠子研究会”。会址在惠济桥东北角,会员二百余,入会费每人五角。该会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解体。
是年:韩凤魁夫妻在永城县卞庄创建“大铙班”,皖北“碟子曲”流入拓城一带,驻马店、漯河相继开设书棚。
宣统二年(1910)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乔清秀诞生在内黄县店儿集。她出身贫苦,一再改姓,迭经磨难,拼搏成艺,与乔利元结婚后,更加矢志以求。1929年入天津,投身于严格的艺术检验,终于创作、发展出一套新的女声唱腔,时称“乔派”,并以“巧口”俏丽的唱法,与“大口”的程玉兰、“老口”的董桂枝合称北路坠子的三大流派。从此声誉日隆,常与刘宝全、小磨菇、小彩舞等名家同台演出,誉为“坠子皇后”。主要唱段大部分灌制了唱片,发行海内外。1939年带病去沈阳,魔爪下气节昂然,丈夫被害身亡后,清秀也精神失常,回津后延至1944年正月,窘境下终于不治身殒。其艺术成就已成为我国曲艺文化的宝贵财富,永放光华。
是年:槐口坠子创始人刘百泉出生在邓县十林街。他1828年逃荒到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巧遇刘明强,共同创造了以山西口音演唱的坠子,故曰“槐口”。这之后,他行艺主要是在鄂、陕、豫三边一带。1983年去世。
宣统三年(1911年),鼓子曲名流贾景枢出生在镇平县石佛寺贾寨村。他自幼喜唱大调曲子,三十年代曾与郭振基、柴清奇等人成为至交、曲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经其改编的《安安送米》《马前泼水》等,在开封、郑州等地极受欢迎。1965年在省大调曲训练班担任三弦主教师,并自编教材。1977年去世。
是年:著名评书艺人、河南‘三英”之一的朱子英出生在商丘县。他早年曾当过镇长、律师,1939年学说评书,后又拜毫县洪天觉为师,技艺大进。因其有一定文化水平,故常把诗词歌赋揉进书里,更兼口齿利落,言语传神,装龙象龙,装虎象虎,’晚年尤握归德书坛牛耳。1966年遭受迫害,1976故世。
是年:坠子名琴师杨礼江出生长垣城北街。曾长期为著名女演员刘宗琴、刘明枝伴奏,彼此合作默契,堪称绿叶红花。1982年去世。
是年;坠子名家、号称“四大辫”的董继祥、满志强、詹保德、赵元德,竞技会书于驻马店,路人驻足。
是年:鼓儿词、坠子书、小鼓弦纷纷诵向许昌,北京评书流向汝南,“四股弦书”传入渑池,“俗讲”在桐柏县多处开坛诵唱。
宣统末,渔鼓道情三家入永城,鼓子曲、道情进卢氏;鄢陵县衙外自发形成书场,历时三十余年;禹县城隍庙开设茶馆,说书踊跃。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微信截图_20240817150948.png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