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艺大事记(建国前)

日期:2012-01-10 13:35:57 作者:马紫晨 信息来源:河南曲艺论文集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元代
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十一月,中书省据大司农呈“河北河南道巡行劝农官申……若有不务正业,学习散乐、般说词话人等,并行禁约,是为长便”。又“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
成宗·大德间(1300年前后)〔石榴花〕〔上小楼〕流入河南。
武宗·至大间(1310年前后)许有壬(杨阴人)曾参与“俗琴腔”的演出。时与同僚荀和叔游林氂山,“山中憩息,则有从者弦歌之娱,;马上疲惫;则听和叔剧论,可议醒尘思、遣睡魔”。
仁宗·延祐四年(1317年)六月,禁“叙众唱词”。
仁宗·诞祐末(1318年前后),鲁山县已有“三弦”演唱。同期,河南“清曲”〔冷板晓)盛行。
仁宗·诞祐六年(1319)八月,禁“聚着众人唱词的”。
英宗·至治(1321年)前后,“唱琵琶词、货郎儿人等止禁。”
泰定帝元年(1324)周德清编著《中原音韵》一书,成为明、清以来戏、曲音韵发展并进而规范化的基础。
泰定帝·致和(1328年)前后,宝丰县“马街书会“始起。
惠宗·至元二年(1316)禁“戏文、杂剧、评话等”。
惠宗·至正元年(1341)上谕“不得搬唱词话、傀儡、杂技……”
惠宗·至正间(1360年前后)开封有言女弹琵琶演唱“陶真”。
元末(1368年前后,汝宁府(今汝南一带)有“摊腔”流行。是时,“散曲”逐步代替了“曲子”的地位。散曲形式为小令、套数、带过曲插组。
哎元史·刑法志》:“诸民间子弟,不务正业,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话,教习杂戏,聚众淫谑,并禁治之……撇拔、倒花钱、击鱼鼓,惑人集众……违者重罪之”。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