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曲艺 莲花落 俗称落子、呱哒板、莲花闹、落子书、七块板、过街调、顺口溜、外八撮等。流行于河南全省。 莲花落最早为僧人募化时所唱的警世歌曲,后渐被乞丐乞讨时所唱。明初朱有墩的杂剧《曲江池》中,有用〔四季莲花落〕曲牌演唱郑 2012-06-10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莺歌柳 小鼓弦 又名小鼓弦、英哥溜子、瞎子(汉)腔。流行于豫东周口、太康、商丘、睢县、开封、兰考,豫北濮阳、清丰、内黄、南乐、长垣等地,社旗、许昌亦有少数人演唱。艺人尊奉道教龙门派邱长春为祖师。 莺歌柳的形成,一说产生于山东曹 2012-06-09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善书 讲圣谕 又叫讲圣谕。因其内容多为忠孝节义,劝人从善的世俗故事,故民间又称劝世文、唱善书。流行河南全省。 讲圣谕活动始于清初。顺治九年(1652),颁行六谕,卧碑文于八旗直隶各省。钦定六谕文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 2012-06-09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灵宝道情 又称道经。因艺人尊奉八仙为祖师。传说其伴奏乐器为八仙传留,故也叫八仙乐。主要流行于豫西灵宝、陕县、大营一带。、 灵宝道情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根据之一是灵宝县西车村道情艺人索新友家藏的一副明代竹制简板。此 2012-06-09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道情 又名渔鼓或渔鼓道情。因流布地区不同,又有豫南渔鼓、汝河道情、豫东道情和豫北道情等名称。流布河南全省。 道情的演唱在河南始于何时,至今查无资料。清乾降十七年(1752)《西华县志》载有该县明末举人理巴和所作的《渔鼓 2012-06-09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河南大鼓书 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大鼓而得名。流行河南全省。主要演出形式为一人打鼓击板而歌。但具体演唱时各地艺人有站有坐,所用书鼓有大有小。板既有木质的匀板或简板。也育用铁质或铜质月牙板的。唱腔曲调亦不尽相同,因而,在各地 2012-06-02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河南评书 又称评词、评话、说书。濮阳一带因其无弦乐伴奏称说旱书,南阳地区因艺人多说黄天霸的故事。则叫说黄天霸的。因时代和地城的不同,其称谓也各异。流行河南全省各地。 河南的评书渊源,可溯至唐宋的说话和讲史。北宋早期。 2012-06-02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三弦书 因三弦为其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南阳地区称三弦铰子书,尉氏、兰考一带叫仪封三弦,洛阳地区加入扬琴伴奏后称洛阳琴书,豫北安阳则叫三弦平。流行河南全省及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 据南阳三弦书艺人袭长 2012-05-05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鼓子曲 又称大调曲子或曲子。在河南各地还有些不同的称谓,如开封又叫鼓词儿、八角鼓。周口、汝南一带叫丝弦道。太康叫弦歌,禹县叫清音,西平、遂平叫北词。豫北则叫中州古调等。 鼓子曲在河南流传已久。据张长弓《鼓子曲言》(194 2012-05-05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河南商丘的豫东琴书 豫东琴书是商丘本地曲种,其发源地就在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皖北、鲁东南一带。1988年,当时的商丘地区文化部门曾对全地区琴书艺人进行普查,得到的数据是:全地区登记艺人972人,豫东琴书艺人233人,占艺人总数的24%。就人数而 2011-12-05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已经失传了的洛阳琴书 洛阳琴书旧称为琴书,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而得名。在琴书前限以洛阳二字,乃是因为其主要流传于洛阳一带(虽然黄河北济源一带亦有流传,但也是洛阳艺人传过去的)。 琴书在洛阳流传甚久。其原名为琴音(亦有说为清音),其伴唱乐 2011-12-02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曲艺 南阳鼓词 南阳鼓词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俚俗鼓词,也叫鼓儿词、鼓儿哼、犁铧大鼓,它和道教劝道的渔鼓道情是一脉两支,是源于道曲而衍变形成的独角书形式。因其演唱简单,所以易学、易唱、易懂,是南阳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四大曲种之一。其 2011-12-02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