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首书斋四春秋 古稀老人撰写《河洛大鼓演唱集》

日期:2011-11-05 08:33:23 作者:程奇 信息来源: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2007年5月23日8:13   <来源:洛阳晚报>

    一位78岁的古稀老人,埋首书斋4年,撰写了30多万字的《河洛大鼓演唱集》书稿。令人奇怪的是,他辛辛苦苦撰写书稿不是用来发表或赚钱,而是要自费印制1000册,向我市河洛大鼓艺人免费赠送……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他为啥这么“傻”?记者深入采访,解开了其中的谜团。

    他曾是张天倍的“小跟班” 

    老人叫马宏文,原洛阳郊区六中退休教师,退休后曾长期担任东华大酒楼总经理助理,致力于弘扬河洛文化,被誉为洛阳“香山十贤”之一。

“我是在河洛大鼓声中长大的,我们这代人对鼓书的感情之深,比当代年轻人的追星族有过之而无不及。”马宏文感叹道。

    从初中开始,马宏文就迷上了洛阳河洛大鼓著名艺人张天倍。只要十里八村有张天倍的书场,他都会急匆匆地跑去聆听,而且每次都自告奋勇地给张天倍端茶倒水,乐滋滋地充当“小跟班”。演出结束后,如果能和张天倍聊上几句,马宏文会激动得半天睡不着觉。

    坚信河洛大鼓能够重新崛起

    2003年,当年74岁的马宏文开始撰写书稿时,正值河洛大鼓最低潮的时期:民间艺人的演出几乎绝迹,无人撰写新的鼓书,传统“说书人”后继乏人……

    “张天倍的鼓书声音洪亮,情节引人入胜,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鼓书艺人,已经让‘河洛大鼓’这个曲种牢牢印在洛阳人的心里,不会长久衰落下去,这一点我坚信不疑,”马宏文说,“我当时就决定,用自己余生的所有精力,撰写一本河洛大鼓鼓词!”

    之后发生的事实,证实了马宏文的话:2004年12月,河洛大鼓被列入“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6年6月,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河洛大鼓榜上有名;民间演出渐有起色,并逐渐进入社区、饭店等公共演出场所……

    辛苦撰写四载不寻常

    《河洛大鼓演唱集》共有26篇、30多万字,洛阳知名文史学者宋继敏先生为其作序。

    据了解,《河洛大鼓演唱集》中既有舜帝、赵匡胤、朱元璋等古代人物,也有豫剧名角曾广兰等当代人物。

    这本书在保持了传统鼓书唱白并重、重视韵律、易于传唱的特点的同时,还很有文采,类似“文人评书”。

    撰写这部书稿时,马宏文左眼因患病毒性角膜炎症,几乎完全失明;右眼也患青光眼,每写几百字,都酸痛得难受。一篇稿件,写写停停,常常要花上个把月的时间。

    马宏文说,他准备自费把书稿印成1000本小册子,然后免费赠送给洛阳现有的河洛打鼓艺人和文化界的亲友。

    “只要这本书稿能够对河洛大鼓重振雄风起到一点作用,我就心满意足了!”马宏文笑着说。

                    ■记者 程奇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