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口书”说开去

日期:2022-12-11 18:37:45 作者:乔燕章 信息来源:本站投稿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从“活口书”说开去

 

文\乔燕章

 

河洛大鼓非遗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吕武成先生近日在“河南曲艺网”发表了一篇《活灵活现活口书》的文章,其中谈到了他年轻时在书场上发生的一件尴尬事。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师傅为了锻炼他,让他单独唱《宋仁宗私访陈州》中的一节。因为当时他有点怯场,丢掉了张宝童搬救兵一段,直接说到王贵把宋仁宗绑到法场,午时三刻大炮三声就要开刀问斩。幸亏他自己感到掉链了,趁还没说到第三声炮响时赶紧来个急刹车,下面交由师傅刘大江来补这个窟窿。

师傅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手,只见他不慌不忙接过板子现蒸现卖,有板有眼地编造了太白李金星在天上斗牛宫耳热眼跳,坐卧不宁,屈指八卦一算,紫微星宋仁宗陈州遇难,只剩一刻时间就要开刀问斩,急急忙忙拿出钉阳神针照着太阳扔去,太阳钉住不会动了,午时三刻自然也就斩不成人了。

哈哈,人们常说写书人厉害,既能让人生,也能让人死,《西游记》和《水浒传》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关键时刻总能有破解之法。不过依我看写书人他还有充分的考虑时间,说书人救场可是全凭临场发挥,没有半点思考余地,相比之下,说书人的两片嘴可也真够厉害的。这个厉害主要来之于博学广见,脑子灵活,既要把窟窿补的不漏破绽,又要让听众感觉合情合理,所谓的“活口书”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这样的事除了“活口书”外,戏剧上也发生过类似情况。我听戏剧界朋友给我说过某剧团在演一出关于三国故事的剧目时,其中有一场蜀国大将张飞与曹军大将张郃相互交战的情节。张飞上场后,张郃问:“来将通名”?张飞答曰:“哇呀呀,我乃燕人张翼德……正待捋胡须时,忽然发觉忘戴胡须了,于是灵机一动改口说:“我乃燕人张翼德之子张苞是也”。张郃曰:“乳毛小儿,快快喊汝父前来,我要和他决一死战”。短短几句道白,既没有冷场,观众也不无佩服两位演员随机应变的深厚功底。

对于看戏听书,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哪怕是看热闹,作为一个演员,一招一式,一言一行,也要严肃认真对待,万万不可马虎行事。这方面如果出了岔子,懂门道的高手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再举个例子吧,说是有位演员在戏中表演锁门的动作时,拇指和食指捏到一块了。散戏后一位观众走上台问老板:“你们锁门的锁弄哪去了”?老板一时没明白什么意思,及至这位观众说明因由后,老板连连向这位观众道歉并赠送戏票,对那个做戏不认真的演员给予了惩戒。

写的这里,我忽然意识到,“活口书”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是不管干啥工作,打铁先得本身硬,如果放哪哪不行,永远不会受人尊重。本领从来不是自身就有,只有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才能从实践中获得,才能揭开未知领域那块冰冷的面纱,向你露出微笑的面孔。其次是如何搁伙计问题,生意场上有句话叫“生意好做,伙计难搁”,其实工作中何尝没有这种现象?前面所说的“活口书”之所以没露破绽的唱下去,关键是相互补台的结果。我们不管是干部工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工作中出现问题也应该互相补台,如果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那么工作永远干不好。除此之外,“活口书”中还介绍在唱到关键书段时可以适时互动,不但能满足有些听众的表演欲,还可活跃书场气氛,这些无疑对学习演讲者提高演讲艺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借其意的话,不想超越师傅的徒弟也不是好徒弟。吕武成先生在河洛大鼓学艺中从生涩到熟悉,从学习到实践,从跟班到独挑大梁,从“活口书”到自己创作,不管什么场面都能应付自如,其水平已超越师傅之上,可谓是窗户眼里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了。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在光环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只有本人可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河洛大鼓这种民间文艺也渐渐的由兴盛走向衰落,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在庆幸的同时,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应当把这种传统非遗文化整理传承,载入史册。在这方面,河洛大鼓非遗传承人吕武成先生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收集整理了河洛大鼓各个阶段的活动轨迹,其中包括各个演出地的风土人情、諺语俚语、地方方言、民间笑话、趣人轶事以及自己拜师学艺的酸甜苦辣,从徒弟到名师的成长历程,洋洋洒洒地在“河南曲艺网”上发表了“我所经历的河洛大鼓系列”文章24篇,20万余字,据说吕先生已做好出书的打算。现在的他在曲艺这块文苑里并未止步,他决心在传承非遗的同时立足创新,培养新人,用新形式、新理念宣传新时代的新人新事,唱出一曲新时代的颂歌。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21211185017.jpg

乔燕章,男,1944年生,煤矿退休职工。河南省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孟州市作协顾问。喜爱小品、戏剧、散文、诗歌等创作,作品散见于煤炭报刊、省市报刊及有关网络。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