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调的起源

日期:2012-12-28 11:31:34 作者: 信息来源: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着徒弟到蔡国游学。谁知蔡国出了一件杀人案,凶手的长相跟孔子差不多。蔡国派人把孔子他们围在一个庙里,不给吃,不给喝。孔子有个徒弟叫子路,他怕孔子饿坏了,就挨家挨户去讨饭。开始蔡国的老百姓还给一点,后来一见他去,人家都赶紧关上门。子路没办法,就找了一个烂罗圈,两边蒙上牛皮,又把庙里的钟砸碎拿了两片,他拿着这些东西又到附近庄上去,老百姓听着庄上又是敲鼓,又是敲钢板,不知干啥哩,忙开门跑来看。子路就把孔子带他们来游学,到这儿以后又蒙受冤枉的事编成戏词来唱。当地老百姓听了以后,很受感动,有的给子路拿模,有的给子路拿钱。直到蔡国把杀人案弄清楚,才放孔子他们回国。

在这一段时间里,都是靠子路编唱鼓词维持生活。后来,蔡国也有人仿着子路的样子学唱,不过是把内容改了,唱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人人听了,人人说好。慢慢的学唱这种形式的人越来越多,也越传越远,开始人们称说唱“子路词”,到明朝才改名为鼓儿词。至今,唱鼓儿词的艺人敬奉的还是子路。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