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

日期:2012-07-04 22:05:18 作者: 信息来源:中国曲艺志河南卷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民国七年(1918),北京相声艺人刘月樵携徒王朋至周口行艺,演出时先由王朋单口垫场,然后师徒说对口,一捧一逗,配合默契,轰动周口三镇。之后,二人将周口作为落脚地,常在附近一带演出,从此,相声传入河南。

民国八年(l919),北京的相声艺人刘老公(绰号“穷刘”、“皮刘”)、吉评三,河北保定的张葆花(绰号“老黄鼬”)夫妇相继到开封相国寺行艺。因多说打骂逗趣段子,被人们称为“骂大会的”.

民国十年(1921)冬,北京的相声艺人张杰尧(绰号“张傻子”)亦到开封相国寺行艺。他左手打“玉子板”(即节子板,又叫“御赐板”)。右手用白沙撒字,边撤边唱太平歌词,招徕观众,然后说单日相声。由于他语言不俗,节目内容风趣高雅,人们称之为”文明相声”。常演节目有《哭瞎眼睛》、《丢驴吃药》(又叫《小神仙》)、《日断三案》、《近视看匾》、《孔子骗食》、《山东斗法》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相声以开封、郑州、周口、新乡等城市书场为主要活动阵地。仅赴开封行艺的京津相声艺人就有刘宝瑞、绪德贵、连仲三、陶湘九、刘化民、冯子瑜等数十人之多。他们的演出不仅赢得了大量观众,而且还造就了一批河南籍的相声艺人。尤其张杰尧多次到开封行艺,在开封娶妻安家,收徒传艺,刘松江、关松眺、杨松林、田松山等十多人均拜在他的名下。刘松江于三十年代中期拜师,得其真传,表演出色。常在相国寺说单口相声,一边演说,一边用白沙双手撤字;还会唱太平歌词,擅演“柳活”。最拿手的绝活是学唱京剧旦脚,别人一般用假声,而他则是吸气发声,可以达到乱真之效果。张杰尧在开封演出的曲目近二百余段,并创作了一些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曲目,如《下陈州》、《河南梆子戏迷》、《学坠子》、《各地方言》、《关公战秦琼》等。此外,北京相声艺人陶湘九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到开封献艺,也在当地培养了一批相声艺人,如徐宝瑜、秦宝琦、杨宝璋、王宝珍、马宝璐等,他们成为开封相声界的中坚力量。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中期,宁陵县的高原才(盲人。高元钧的胞兄)、郭继东(张杰尧的内弟)、郭继兰夫妇,也常在开封行艺。高原才常与刘化民搭档,二人最拿手的节目是《拉洋片》。因高眼盲,以看洋片不时变换面部表情(行话称“使相”)抖包袱。经张杰尧和陶湘九培养的河南第一代相声艺人不仅在开封演出,还到郑州、洛阳、许昌、漯河、安阳、新乡、陕州、禹县、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等城市行艺,为相声在河南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杨宝璋不仅在开封收徒十几人,且常到许昌城关“洪太宝茶馆”行艺。刘化民曾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前后多次在商丘演出,收徒拜金荣及余正南等。此外,安徽毫县的相声艺人鲍志安也经常在商丘、开封一带演出。商丘市杨金贵兄妹的对口相声亦受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曲艺团队纷纷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培养专业相声演员。如1952年郑州市革新曲艺团吸收艺人刘化民、郭海泉进团;1957年,艺人王朋加入商水县曲艺团。19608月,河南省曲艺队选派姚鸿声、吴子超赴河北学习相声等。

1964年,全省各地组建“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相声倍受欢迎。厂矿、学校、部队以及各县、公社的文艺宣传队几乎都有相声演出活动。常演节目有:《昨天》、《女队长》、《种子迷》、《醉酒》、《顺情说好话》等。196412月,开封市文工团曲艺队的金艺创作并与庞佩演出的相声《准不准》参加河南省现代曲艺观摩演出,获得好评。

“文化大革命”期间,专业曲艺团队并撒消或合并,一些专业的相声演员被遣散。如许昌市曲艺团的王少宾、曹金河等,商水县曲艺团的王朋被打成“黑线人物”,下放劳动,相声的发展受到压制,只有少数业余的演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曲艺团队相继恢复,相声又起而复苏。1972年开封市文化局举办曲艺试验学习班,开设相声表演课,由金艺执教,学员有陈健民、朱登岭、李中华等。1975年元月,由驻马店地区曲艺团马三、张幼志创作合说的相声《好队长》,参加了河南省曲艺歌舞创作节目调演。19766月,倪宝铎、魏远创作合说的《老路》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相声获得新的生机,一批专业和业余演员常在郑州及各地曲艺舞台上演出。如陈冠义、王启发演出的《生财有道》,倪宝铎、魏远演出的《礼多人不怪》,陈健民、段大鹅演出的《喜搭鹊桥》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河南的相声主要在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等城市流行,并以专业和业余演出并陈的面貌活跃于曲艺舞台。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