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书

日期:2012-07-04 22:02:57 作者: 信息来源:中国曲艺志河南卷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槐书,南阳地区新野县地方曲种。主要流行于新野、淅川、南召、方城、唐河等县。据已故槐书老艺人汝新和(1884-1964,绰号汝和尚)口述,清光绪年间。新野县芦堰村有兄弟三人以耍猴为生,他们南下广州,西至秦川,常年行艺。为配合提示猴子的表演动作,他们编了一些通俗唱词,如“掀开柜,打开箱,拿个头巾你带上,穿上一件花布衫,扮成一位花姑娘”,“打一鞭来撵太阳,打两鞭来追月亮,俺给主家扛长工,地里打下三斗粮……”,并在小鼓、小锣的伴奏下演唱。唱腔初为豫西南一带的民歌小调,后又吸收山西、陕西一带的民歌小调【剪剪花】,逐步形成固定唱腔,并唱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唱词,如《学犁地》、《装媳妇》、《包公夸官》等。三兄弟每行艺归来,常在家门前大槐树下演唱,乡邻们围聚观看。久之,人们便称其为槐书,意即在槐树下唱的书。

当时芦堰村只有他们弟兄会唱。汝新和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曾跟三兄弟学唱,影响甚小,民国以后汝新和便停止了演唱。1961年,新野县文化馆开展民间艺术普查,了解到已七十七岁高龄的妆新和曾演唱过槐书,便将他请到该县曲艺队,记录了《打蛮船》、《小姑贤》、《崔罗斗》等十七个传统曲目。其中除《打蛮船》有万余字外,其余均为两千字左右。然后对这些唱词进行整理加工,并对唱腔音乐进行改革创新。为了适应女声演唱,把音位移高四度,在原基本唱腔基础上增加了【反调】和【快扎板】,用三弦、扬琴、二胡、八角鼓等乐器伴奏。1963年,新野县曲艺队青年女演员曹献珍、吕成敏演唱的,经过整理和革新的槐书传统曲目《崔罗斗》、《叉衙门》,参加了南阳地区曲艺会演,获音乐、演出双项奖。自此,槐书成为新野县曲艺队的主要曲种之一,淅川、南召、方城、唐河等县的曲艺队也争相习唱。愧书的基本唱腔称【四句腔】,由“起腔”、“随腔”、“平腔”和“落腔”构成。与陕西曲子中的【剪剪花】相似,具有浓郁的西北韵味。但在【四句腔】中又加进了不少具有新野音调的“垛子句”,从而构成了它叙事性强,曲调明快的特点。

槐书的表演,原为一人自击小鼓、小锣搁地演唱,走上舞台后,改为女对口或男女对口演唱。即一人打小鼓,一人敲小锣,边唱边演,并配有小乐队伴奏。

L965年,由田荣振、曾献珍演唱的槐树新曲目《夫妻俩》、《双育苗》在南阳地区曲艺汇演中获奖。1978年,曾宝田创作并演唱的《爱田新歌》随南阳地区曲艺汇报演出队赴省会郑州演出。《河南日报》发表了《带露鲜花今又开》的评论文章,对该曲目给予赞扬。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瑰书又吸收了大调曲子、河南曲剧和新野的民歌。使愧书的唱腔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还采用了群口的演唱形式。1984年。槐书现代曲目《削价姑娘》在南阳地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献礼观摩演出中,获创作演出三等奖。近年,活跃于山区的南召县说唱团,把《爱田新歌》做为保留剧目,常演不衰。

    槐书目前只在南阳地区的西南齐县有演唱活动。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微信截图_20240817150948.png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