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谈“说书” 乡村岁月说书人——吕武成 乡村岁月说书人李健/文“说书”,又称“河洛大鼓”是黄河两岸民间一种以说唱为主的传统曲艺。七十年代,说书最受庄稼人的欢迎。农闲冬日或夏夜,说书艺人借一桌一椅,左手持两块半月形“鸳鸯板”,右手敲击颤悠悠的三腿捆绑架 2024-03-27 23:29:53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忍冻听柳敬亭说书 有人说柳敬亭的书象一块磁铁,能把每个听众牢牢地吸引住。使听众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穿衣。他说书时,书场鸦雀无声,听书的生怕漏掉一个字。他说书不散场,听书人一刻也舍不得离开。 一次,他到一个乡村说书,刚进村就被人围了 2012-12-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抱瓜听书 家住涧河岸的王某夫妇,人称一对书迷。有一天,邻村有艺人说唱《包公案》 ,妻子怕去晚了接不住茬口,交待丈夫去时抱上孩子,就急忙头前走了。丈夫一见妻子走了,心里急得象猫抓,狼吞虎咽地把饭扒拉一碗,抱起孩子就走。路过一块瓜 2012-12-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话谈“说书” 坠子书和大鼓词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电视机还没有走进农家,地处豫西南农村人的文化生活是非常贫乏的,三五个月偶尔才能看上一次电影.因此,坠子书和大鼓词等文艺节目便在广大农村地区流行开来.坠子书和大鼓词演员不多,一般也就二至三 2012-11-2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曲艺创作 聘 师 爷 单口鼓曲 唱: 小弦子一拉我心花放, 我给大家唱一唱正源县的高天祥。 他年方四十稍开外, 县委书记他担当。 上任以来感触多, 反腐倡廉他最先想。 经济建设中心明, 清官必须领好航。 乱吃乱占动民心, 乱贪乱腐对不起党。 县里的经济案 2012-11-2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曲艺创作 赵乡长买车 单口鼓曲 唱: 改革开放天艳阳, 乡乡村村好春光。 人欢马叫千家喜, 天地人间皆新象。 白: 话说二○○六年七月十二日的晚上,玉岗乡乡政府院内,乡长赵浩举的住室里,赵浩举在专心地收看电视节目,妻子王花在一边洗衣服,一边看电视。他们二 2012-11-2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快板类脚本 喝酒就要喝绵竹(山东快书) 上台来,说快书, 我是直奔主题唱绵竹。 绵竹自古产好酒啊, 留下美谈一出出。 想当年,李白为饮剑南春, 卖了皮袄只穿裤。 (白)那位同志问了,裤子没卖吗?没有。 卖了裤子就麻烦了, 那还不成了赤肚肚?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 称剑南春三日 2012-11-11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快板类脚本 有钱难买后悔药(快书文本) 日月星好比两把梭, 东边升起西边落。 蚕老了不过接个茧, 人老了地上打嘟磨。 三尺长拐棍掂不动, 走起路不住地哼啊呵。 年老人夜间没瞌睡, 躺床上打算着白天的活。 老头们总嫌儿子不正干, 老婆们总嫌媳妇儿怕做活。 儿子听 2012-11-11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河南曲艺史话 梁玉山——痴迷快板六十载 今天,为农民工培训的事到一家企业,手机响了,是办公室打来的,问我上午还回去不回去。我问什么事,同事说有人找我。我让来人接电话,那人开口说他是陡门乡一退休教师。我随即说,你是梁玉山吧?他说是。我说你稍等,我马上回去。 2012-11-11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经典相声 马志明《纠纷》文本 同志,我跟你说,我们这不能算无理取闹啊,可是哪,我们也不对啦!对吧?下回我们改!主要的呢,我们是缺乏学习,今后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是天天向上!这都挨的上吗? 2012-10-21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河南曲艺动态 千里共婵娟曲艺晚会鼓曲唱曲专场 河南文化产业网9月25日消息:昨晚,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主办、河南省曲艺团承办的千里共婵娟——曲艺专场晚会之鼓曲唱曲专场在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小剧场上演,白军选、陈梅生等我省知名演员纷纷登台献艺。 2012-09-25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河南曲艺动态 河南曲艺摘得三朵“牡丹” 首席记者 张体义 实习生 邵凯慧 本报讯 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于9月15日晚在南京举行,晚会由白岩松、周涛主持,于丹担任颁奖嘉宾。我省李广宇等获得三个奖项。 由河南省曲艺家协会推荐上报的第七届中 2012-09-25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鼓词类脚本 佳作赏析:骆派京韵《击鼓骂曹》文本附音像 汉末诸侯乱纷争,群雄四起动刀兵。曹孟德位压群臣权势重,挟持天子把令行。都只为招安刘表来归顺,要请一位风流名士前往疏通。那孔融爱重儒生怜才子,修本上表要保荐弥衡。 汉末诸侯乱纷争,群雄 2012-09-0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白书、老母猪、板凳 西平城东有一个说白书的盲艺人,破喉咙哑嗓且不说,因他学艺不精,每部书都记得丢三拉四的。说书时,常常是张冠李戴,连大清王朝的京都他也说成了汴京。有年秋天,他在一个村里坐场说《岳飞传》 ,说着说着便走火了,唾沫星子喷老远, 2012-08-0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孤仙听书 清朝光绪年间浚县后毛村有个盲艺人叫刘旺,喜说三弦书《 响马传》。这年复天的一个傍晚,刘旺在场里弹着三弦乘凉,忽然一个老头儿走到他跟前,和蔼地说:刘先生,我家老太太明儿办生日,她想听你的三弦书,特地叫我来请你,戏价是两串 2012-08-0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白菜地练艺 传说,柳敬亭(明末清初说书艺人)并不是生来就伶牙利齿,而是一个拙嘴笨腮的人。第一次说书遭到了失败,别人说他枣核截板——根本不是那快料。可是他一点也不灰心,一面总结失败原因,向人请教,一面苦练艺术。 一天,柳敬 2012-08-0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师旷习坠琴 据传,从前有个叫师旷的人,听到别人弹三弦非常好听。但总觉得弹三弦姿势别扭,演奏不方便,另外有些效果也演奏不出来,心想能否改用它法代替呢?于是,他就自制了一个弓子,用马尾将弓子崩紧,将三弦的三根弦改为二根。安上弦弓改弹为 2012-08-0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黄马褂的来历 民国四年(1915 ) ,袁世凯复辟称帝后,为给老夫人庆寿。特地把赵言样选进宫中(一说安阳袁宅) 献艺。赵言样当时二十四岁,风华正茂,唱拉俱佳,一曲《 湘子上寿》 喜得老夫人心花怒放。袁世凯见老母欢心,自然乐不可支,遂赠赵黄马褂一 2012-08-0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老尹先儿巧点人数 鲁山张官营乡三弦书艺人尹怀勤,系晚清秀才从艺,书艺高超,极有威望。曾多年担任豫西地区(鲁山、宝丰、郏县、叶县,襄县、舞阳、宜阳等县)三皇社社头和马街书会会首。 有一年,去赶马街会的艺人特别多,河坡上下村头地埂到处是书 2012-08-0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床前终了曲 淅川县黄庄乡纸房村高玉衡先生学问高深,民国时办学从教,人称高夫子。他酷爱琴棋书画,特别是弹唱大调曲子,远近闻名。在他的影响下十多个儿孙均能弹会唱,家置筝、三弦、中山琴等六七种乐器,收藏、自编曲目八十余本(篇),逢年过节 2012-08-0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哭死也是美死啦” 有一次,坠子演员任少年,在嵩县大坪乡庄科村演唱《 林冲刺配沧州》。当唱到林娘子长亭送别时,任少年唱的声情并茂,哀婉戚然,真个是悲切切,声泪俱下,凄惨惨扣人心弦。书场上先是一片沉寂,接着是一片唏嘘,许多人凄然泪下。猛然听 2012-08-05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欠两头不够一挑儿 坠子演员王庚辛,年轻时家里很穷。寒冬腊月下大雪,没钱买煤,只得每天上山砍柴,才能烧火做饭。那年腊月二十三,天降鹅毛大雪,他还得扛着扁担去砍柴,一路上大雪纷飞。忽然来了灵感,编起了唱词《雪赞》 : 老天降下鹅毛片, 家家都住 2012-08-05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一百一十三所庙 王庚辛说书,不但善于跟别人学传统书,还经常自编新书段。他编的《虎头寨》 ,把他的家乡虎头寨描绘得既险峻无比,又景色迷人。特别是当外地人们听他编的:虎头寨下有一百一十三所庙,那景致比天下名刹少林寺还好。便不远千里赶 2012-08-03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设法镇场 1979 年春节,汤庙村河南坠子演员赵长松在县广场舞台上演唱河南坠子《 王刚画庙》 。他上场时腿上绑着脚梆,左手掂着坠琴,右手提着椅子。因为他忘记把脚尖上勾着的拉梆绳环去掉,使他走一步,脚梆响一声,走两步响两声,引起观众 2012-08-03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秩闻趣事 不解捆 宝丰县有个艺人叫程至宽,绰号程大架,是个落榜举人,学富五车,过目不忘。落榜后穷困涂倒,拜师学唱坠子书。他不仅会唱书,还会编书,技艺高,书目多,人称落榜的举人,说书的状元,称之为程先生。他出外行艺,来到当时的许州(今许昌市), 骑着 2012-08-03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